《大圓滿―佛陀的終極理念》

第十七章 大圓滿和漢地禪宗的實相戒律觀

◎問:我覺得大圓滿的修行方法使我內心很不安,我好像甚麼也沒有憑藉,如果修行的意義只在於將自我與影像整合,或直接讓「內心本質的覺醒」赤裸浮現,那麼我就沒有可矜誇的,正如我很重視對別解脫戒律的守護,這種守護是否必須?

上師:你面對死亡的時候,可以憑藉甚麼?權力、金錢、親友?當死亡虛無降臨你的面前時,你可以矜誇甚麼?佛陀和祂的追隨者超克死亡的唯一方法,就是覺悟啊!小乘的戒律,毫無疑問地是用來制約當時跟隨佛陀出家質素不夠的聲聞乘人,他們所作出不恰當的行為 。 你要知道戒律是在甚麼情況下制訂出來的,才可以接受它、應用它。尤其小乘道路基本層面是要遵從行為規範來制約你的身、語和意。人類的宗教傳統必受時間和環境所制約,任何一項重要儀式或範疇,可能隨時間和人類習慣的轉變而變得不再重要。

戒律的作用,猶如一個瞎子需要引領的人才可走路一樣。作為大圓滿的修行人,在無須依循戒律規範下,你要學懂如何對自己負責,你不能瞎眼,你必須張開眼睛,你不能憑藉或倚賴甚麼人。

◎問:那麼,小乘重視戒律,密乘重視些甚麼?

上師:正如漢地禪宗六祖所說:「心平何勞持戒?」經教系統上的戒律等同於密乘的三昧耶誓句,大圓滿的唯一三昧耶誓句,就是規定你自身處於「如實」的狀態。無論處於動或靜,都能明明了了,如實而行。這是禪宗和大圓滿對戒律同一看法。

◎問:上師,請介紹甚麼是明明了了、如實的狀態?

上師:大圓滿有二種使內心明明了了,如實而行的方法:一種是終極方法;一種是有動機、有「作意」的方法。自己的行為與任運狀態整合,這是很自然地、不必用力的(用力便不是)、如實而行的方法。第二種主要集中在意念上,假如我們注意自己處於緊張,便要立刻放鬆,不要與這時候令自己緊張的意念對峙。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常常記著放鬆,因為要「記著放鬆」,所以仍要維持著最低限度的注意。

第十七章完


Copyright by The Great Perfection Buddhist 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