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證密法》

第三十一章 依淨律儀 住持尸羅

問:發菩提心後的佛教徒,便是大乘菩薩,菩薩要守甚麼戒律?

上師:大乘菩薩要守徹底的持戒度,大乘戒律分別是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攝善法戒是規定菩薩要遵守一切善行。所謂善行,具體來說是奉行十善。而饒益有情戒是凡對眾生有益的事,都要去做。而攝律儀戒,在我們密乘弟子來說,要守密乘特別的戒律。

問:甚麼是十善呢?

上師:慢一點,發菩提心是要遵守一些戒律,違反了這些戒律,便不算是菩薩、密乘行者。

一 如果你在意念上要摒棄某類眾生,甚至在行為上向他們發怒甚至毆打他們。

二 如果你在意念上欺騙你尊敬的上師,或者金剛兄弟,過了一天仍不設法使他們原諒。

三 如果你妒忌別人的善行,如別人行善,你向他說:「你這樣善行沒有甚麼了不起,別人比你所做的還好」。你這樣做就摧毀了別人的善念和自己的菩提心。

四 基於自己的怒憤,批評一個發了菩提心的菩薩。

五 不是基於悲心,以謊話欺騙有情。

假如你不幸犯了這五點錯誤,一天之內仍不設法懺悔,你便喪失了發菩提心的誓句。

問:上師,我覺得這五點戒律注重動機,例如在意念上犯錯,或者為了利他而說謊,在行為表面上似乎不能作出判斷,而是審察動機。

上師:戒律本身是規範性的,用來約制愚笨的人或未見性、未識本心的人,這不是良方妙葯,維摩詰經對優婆離的諷刺和六祖壇經:『心平何勞持戒』的訓示,是我們佛弟子在遵守戒律時應遵奉原則,要我們不光是注重死板規條,而應留意戒律背後的精神。

問:上師,發菩提心後還要有甚麼戒律的精神?

上師:發菩提心後你要有五項注意:

一 你要時刻保持平和、溫柔、樂於助人的態度;避免憤恨眾生,毆打眾生。

二 你要時常保持醒覺,就算賠上自己的性命也不會欺騙你應尊敬的人。

三 你要鼓勵眾生行善,讓他們知道善行是通達佛果的階段。

四 你應時常讚美大乘行者,並視他們為自己的導師。

五 你應該純粹地把意念見證自己行為,追隨安穩。

第三十一章完


Copyright by The Great Perfection Buddhist 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