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證密法》
第四十八章 超越局限 透入真理
問:這些知識或制度上的局限是否包括佛教?
上師:任何障蔽、局限,不論來源何處,都要放棄。進一步來說,就算是「內心的覺醒」、「解脫」、「大圓滿」等概念都要放棄,在生命上得到確認,這才迫近「大圓滿」。
問:上師,那麼修煉「大圓滿」從何處入手?
上師:從我們身、語、意入手。例如:鏡的本質是甚麼?我們會說鏡是清晰的、純淨的、能反映客體事物的。但總要通過我們用鏡來映照,我們才可明確地知道鏡的本質。眾生的身、語、意和法界原本不可分,都是緣起法界的不息流轉,我們和法界源同一大能量,由於眾生心迷而產生種種我執,把自己和自然分割開來,於是圓融的變成偏狹的;全體的變成部份的;大能量變成微小的生命。事實上,我們可以透過身、語、意的覺醒,把這於我們無始以來的割裂重整,衝破我們的局限樊籠。
問:在密乘中提到「意念本質」或者「人的本質」更有「自然智」,在大乘學說有沒有近似的說法。
上師:在大乘中叫做「空性」(sunyata),亦是大乘中心思想,而空性在經典中用很多概念或用很多暗示;但我自己用簡單中更簡單來形容空性。它只不過是存在的原本真實狀態,沒有甚麼了不起!我們人的迷謬就總是把這最簡單問題複雜化。
問:同樣的境界,但竟然有這樣多的名稱,是否要以出現一些權威來統一這些術語呢?
上師:你犯了很大的錯誤,我們應這樣理解:
一
同一個境界出現不同的形容概念,這是「設教」上,因應不同根基、不同情況下,經修證者把證空性後的體證說出。只要我們不要迷執這教法;這些後設的、以言語概念表達出來的,在「理」上雖無甚麼意義,但在「教」方面便很實用了。
二 宗教或教育要絕對「自由」,不能憑個人或一個團體喜好而訂立標準,這是很大的愚痴;同時如果以暴力或強制手段去實現這份「愚痴」,自己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問:上師,到了現在,我好像對大圓滿初步了解,應該是從小乘或大乘的思路演化發展,從小乘、大乘是因,到密乘是果。在理念是小乘、大乘未盡發揮釋尊遺教,所以要有大圓滿的教法。
上師:誠然在絕對層次(佛教說不二法門)根本沒有任何教法,亦不存在那些教法較圓滿或比其他教法更有效。不同教法在那些「因材施教,頓漸分殊」世間層次有意義。但佛教的教法是否有效,亦可視乎透過教法,能否使眾生到達內在覺醒,所以教法是否高低,沒有普遍意義。只有特殊上某一個人從某一教法而受益;對他來說,這種教法就是他最高的教法,所以各弟子們不必花時間、心機去審判哪一種教法較高,哪一種教法較成熟。在本門至高理念無所謂宗教規條,但為教化眾生的方便,亦只有從小乘、大乘、密乘三方面教化本質來探討大圓滿。
第四十八章完
Copyright by The Great Perfection Buddhist Cent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