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定道炬―如何修習三昧》

第二十四章 心性明淨 無雲空際

◎問:請上師開示彌旁大師成就內心澄明平靜的教示。

上師:彌旁大師以道歌形式開示上根徒眾達至內心澄明平靜的方法,這方法以「觀」為主,輔助我前章所說及的「止」。

(一)

由於內心惡毒致命的情緒貪欲,

導致生命的迷亂和挫折。

修行人啊,分散的扭曲、情欲的根源,

必須被清晰的集中所取代。

(二)

觀想自身面前的影像,

是自己最珍愛的身軀,

分清組成的五蘊,

細看自己的幻身吧!

(三)

肉、血、骨、髓、油脂和肢體,

感覺器官,臟腑和體腔,

糞、尿、毛髮、指甲和寄生蟲,

分辨身體的污穢部份。

(四)

將這些東西分門別類,

透過思辯和感官,

然後歸類及分析它們

直至不能再分割的極微。

(五)

找尋任何冒升的貪念,

明白這身軀不外是污穢的部份,

記著它是骯髒的機件或渣滓,

或者是一堆堆的骨頭或膿血。

(六)

在這種觀想停下來的時候。

檢察感覺和思維的本性,

何等複雜,

何等紛亂!

(七)

視人生的現象是水泡、幻影、魔變,

對它毋須戀棧,

讓光明智慧之觀流動,

直至幻影消滅為止。

(八)

不要試圖延展智慧的光明,

應該向前再檢察另一幻象,

把所有腐朽的認知,

看作無根據的虛假建構,

(九)

觀看這些沒有根據的虛假建構,

了解沒有實體的現象,

只須剎那間溶化,

就是靜慮的正確方法。

(十)

覺察過去的世界已毀滅,

推想現在和將來是不可避免地衰壞,

這樣便發現自己,

正處於在局限和痛苦中。

(十一)

明白一切眾生既有生必有死,

突然而來及孤單地死去。

一切生命形態經歷變化,

發現存在的虛假和短暫。

(十二)

簡單點,任何存在的形態,

均是無常和短暫的;

透過自心的力量,

使在靜慮中照現。

(十三)

當各種幻想的欲念升起,

尤如水泡,雲層或閃電般的影像,

讓光明智慧的觀流動,

覺悟直至幻像消失。

(十四)

觀察生命現象的紛擾和複雜,

在流動的每一短暫片刻裡,

找尋痛苦的本性,

連同因歡愉而帶來的連串痛苦,

盡一切能力來靜慮禪修,

身心的虛妄建構是痛苦的基礎。

(十五)

能覺醒這俱生的過失,

甚至不及針孔般大。

它的合成是遠離,

痛苦的玷染。

(十六)

所以,它又被稱為痛苦之源—

污穢的陰溝,冒火的煤坑,

或是一個食人島;

保持這種證悟直至虛妄建構消失。

(十七)

對痛苦最後的觀照,

是找尋這亂雜堆中,

那些被想為「我」的事物;

明白它自性本質為空。

(十八)

尤如瀑流、驟雨,

或一座空屋子,

讓實相保留,

直至它消失。

(十九)

當這證悟消失,

一如以前運用方法來檢察,

找尋一個合適的形像,

有時還要忽略前面的次序。

(二十)

一次又一次地找尋它的意思,

有時可望其他的妄念,

有時則研究自己的虛妄建構,

有時檢察所有局限的存在。

(二十一)

所有貪執皆被斬斷,

簡單來說,排斥所有念頭,只有這四重程序—

相異,短暫,痛苦和空性;

恒常轉動禪修之輪。

(二十二)

將這了解的清淨光芒指向於

任何一種影像之上,

不斷的修行如水流增長,

更勝熊熊的平原之火。

(二十三)

無始以來的輪迴中,

自「我」中心、扭曲、障蔽和分解—

造成妄念和過失之河。

平靜必會取代虛妄。

(二十四)

消耗分散的能量,

對治、檢視內心。

不再升起障蔽的話,

請在平衡中放鬆。

(二十五)

當妄念又恢復活動,

如像以前一樣繼續分析,

時刻保持內心的正知,

和證悟的念。

(二十六)

當內心忘失和煩惱升起,

對它應用這種檢視,

猶如在戰場上,

以利劍指向敵人。

(二十七)

修習意念中的警覺性,

尤如黑暗中的光芒,

了無痕跡,

摧毀傷害性的情緒貪慾。

(二十八)

當我們明白不圓滿,

和如實地了解局限的人性,

我們才會體認,

處於彼岸的寧靜平和的絕對清淨。

(二十九)

透過恒常的禪定,

體證一切局限的存在,

身心的短暫性和複雜性,

充滿痛苦和缺乏真實。

(三十)

內心如果充滿透澈的明了,

甚至毋須著力,

待視像如幽靈幻覺,

煩惱則被誅伏。

(三十一)

遠離情欲的沖擊,

內心的海洋是平靜和清澈,

與自身已擁有的清淨和諧一致,

在平和及安寧中獲得等持。

(三十二)

以數息使內心專於一趣,

遍佈於敏銳的明觀之中。

這就是灌頂的方法,

通向自利利他之門。

(三十三)

從因緣和合中升起,只屬幻影,

一切事物都是本初地無生,

基本上是空,沒有實體的基礎,

遠離「一」和「多」的極端。

(三十四)

以不可分割的證悟,

視一切事物為佛樂的源生處,

超越迷亂和寂滅,

圓滿的是從痛苦中出離。

(三十五)

至為清淨和喜樂,

它稱為大主宰者,

這裡真我的屬性,

是無上和出世的。

(三十六)

阿底、阿魯和瑪哈瑜伽,

大樂和淨空是一起的,

在簡單、明了的任運中,

完成修行的道路。

(三十七)

追隨上師寶的教示,

修習經典和密續,

與及共同道路最初的明淨,

直接揭示大圓滿的傳承。

(三十八)

在「念」的無上道路,

使有局限的迷亂退出,

首先透過考察,

煩惱的反應不再出現。

確定身心的空性,

摧毀三世的貪求,

(三十九)

虛妄和它的痕跡,

消失在空性的解放之中,

把「我」和「我所」分解,

內心的心靈,終被摧毀。

(四十)

不執著任何事物,只期望悲心,

尤如在天空中的鷗鳥,

無懼地滑翔飛越穿過生命,

佛子到達最高的境地。

(四十一)

在高貴的傳承教法中,

以念來淨化內心,

為平靜和清澈內心作準備,

在成就事業中至為重要!

(四十二)

連續不斷地策勵內心,

透過反省來淨化,

甚至極微細的障礙也覺察,

煩惱了無痕跡消失。

(四十三)

審察有助安詳寧靜。

正如用火來淨化黃金,

變得柔順,輕柔和堪冶,

內心這時遠離欲求,生起大用。

(四十四)

正如經續所說:

向三寶獻供千年的功德,

不如一剎那間,

體證空性和無我。

(四十五)

佛說禪修的教法,

與引導致解脫的八萬四千法門,

價值是一樣的。

禪修等同於無數的經續,

佛子們,將自身奉獻在禪修吧!

你會很容易找到廣大智慧的來源,

迅速達致解脫。

(四十六)

透過這次解說的功德,

喝飲淨化貪欲的甘露,

願受著痛苦的一切眾生,

成就寂靜平和的狀態。

全書完


Copyright by The Great Perfection Buddhist 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