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瑜伽行四百論》(Bodhisattvayogacaryacatuhshatakatika)第18講
日期:2007年10月27日
聖天菩薩造論
月稱菩薩、賈曹杰註解
金剛上師卓格多傑 集解傳講
癸四 性愛生起樂受,原因不單止歸女人
質疑:與女人相親時,便生起樂受。
63雖與婦相合,樂從餘緣生,
非愚孰妄執,唯婦為樂因。
Even in intercourse with a woman pleasure arises from other factors. What
sensible person would say it is caused just by his lover?
就算與女人交合時生起樂受,但這樂受是由其他因素引致。一個有理智的人,怎會說樂受僅由性伴侶引致?
解惑:只有愚者才認為性愛時的樂受純因愛侶而起!假如與女人相親是樂因;那麼無論有貪欲者和無貪欲者都會體驗到樂受,但情形卻不是這樣。那些尊重戒律的人,雖然他們可能未必完全遠離貪欲,但假如他們被強迫性愛時,便只有苦受而已。性愛所生起的樂受是由其他因素所致,例如(透過)性器官接觸摩擦而產生亢奮。此外,非理作意與貪欲習氣才是生起不淨行樂受的主因。
情況就好像下面的譬喻:一名愚人(simpleton)被妻子勞役,但仍樂在其中。
一個愚人為妻子準備沐浴。他燒柴煮水,摘了很多香花瓣浸在浴盆,又準備香皂、毛巾、塗身油等等。但妻子對他說:「我沐浴是想令身體滋潤,你準備這麼多無關的東西做什麼?你只給我全身塗油便可以了。」妻子不明要洗淨肌膚,再擦上香精,然後再用塗身油,才能令全身得到滋潤的道理。同樣,愚人不知性愛之樂是依眾多因緣,而只執著女人為唯一的樂因。
癸五 貪欲之過失
質疑:如果貪欲並非樂因,為什麼世間這麼多男人追求女人?同時,在追求期間又為什麼有快樂生起呢?因此,依貪欲必得安樂。
64貪蔽如搔癩,不見欲過失,
離欲者則見,貪苦如癩者。
Blinded by desire they do not see sensuality’s faults, like a leper
scratching. Those free from desire see the infatuated as suffering like the
leper.
人被貪欲障蔽就好像患了痲瘋病的人搔癢,不見欲樂的過失;而遠離了貪欲的聖者,就能夠見到貪愛之苦如同患上痲瘋病一樣。
解惑:正如痲瘋患者皮膚因潰爛化膿,但病人覺得潰爛的傷口很癢,所以禁不住要搔抓;但他們不知道如果繼續搔抓,雖然會得到輕微的快樂,但傷口會因此潰爛得更厲害。同樣,欲樂本身是一種痛苦,而貪欲者卻以親近女人為樂,他們為貪欲所蔽,看不到感官的過患,不顧將來會因貪圖欲樂而得更大的痛苦。而那些斷除貪欲煩惱的聖人,因能見到貪欲過患,並能覺察到貪欲熾盛者猶如痲瘋病人,將被貪欲煎熬引起的苦惱執為安樂,實在愚癡。(註釋101)
情況就好像酗酒和賭博一樣;酗酒和賭博本身是一種苦惱行為;既傷身體,亦會令人花掉身家;但他們卻認為很快樂。
辛二 破現見身不淨而生貪愛
壬一 為貪女人之嬌媚而忍受輕賤極不應理
質疑:雖然感官的樂是不淨的;追求女色時亦常被女人侮辱,但想到她們身姿嬌媚可愛,接觸時能生快樂;對一切的輕賤便能忍受。
65無怙饑所迫,饑時所動作,
貪者遇女時,動作亦如是。
During a famine the destitute, tormented by hunger, bear what occurs. This
is how all the infatuated behave when they are with women.
當饑荒時,貧困者受千般凌辱,只為乞求食物充飢。貪愛者遇著女人時,亦會做出同樣卑賤的行為。
解惑:在饑荒出現時,貧窮者受飢腸轆轆的折磨,為了乞求丁點兒食物,面對那些毫無憐憫之心的富翁的千般凌辱,也得忍受。那些貪欲者為了滿足欲樂解決苦惱,也不顧羞恥地在女人面對做出種種諂媚行為;這絕對不能稱為快樂。一般有智慧的人,聽到愚者受女人輕賤,心裏便會生起厭離與悲愍,從此不願意再依止女人。
情況猶如囚犯在獄中想從牛糞(cow dung)中吮吸水份一樣。牛糞水並非甘甜飲料,但囚犯口渴,只好飲用牛糞水解決乾渴痛苦。
壬二 破因嫉妒其他男人而執女人為樂
質疑:經驗中在追求女人時若遇到同性便會生起嫉妒,所以女人是真正的樂因。
66有由驕傲故,於廁亦生著,
有者貪其婦,於他起嫉心。
Through arrogance one may be attached even to one’s privy. Anyone
infatuated with a woman will be jealous of others.
有些有錢人因驕傲的原故,對廁所也會起執著,同樣,愚者執迷自己鍾愛的女人,對別的男人也會起嫉妒心。
解惑:傲慢自負的富有人,會因自己有錢而起佔有欲,禁止別人使用自己的廁所。同樣,對某個女性著迷的人會無理地對其他男人生起嫉妒之心。
情況有如以下的譬喻:以前有一個乾頂王(Gambhiraśikhara
King)為人傲慢,不可一世;他認為自己高人一等,甚至只有自己才有權喝水,於是荒唐到下令臣民奴僕不能喝水。同樣,女身就好像廁所,充滿不淨,不應貪著;但男人因貪欲而執迷,甚至荒誕得因女人而生起嫉妒。正如月稱菩薩說:「女身如廁所,充滿不淨器;是故諸智者,不應貪重彼。」
壬三 不應明知女身不淨而起貪愛
質疑:雖然女身是不淨,對女身起貪欲也是常見之事;所以女身是快樂的因。
解惑:當我們一旦覺知女身不淨,還對她起貪欲便不當了。
67於不淨起癡,起瞋較應理;
於彼起貪愛,畢竟不應理。
It is reasonable for confusion and anger about the unclean to occur; it is
not at all reasonable for desire to occur.
對女身這不淨物生起愚癡或瞋恨尚算合理;但對她生起貪愛,畢竟不合理。
當一個人走路時踩到糞便,但因為當時他不知道,所以繼續行走,這是正常的。過了一會,他聞到了臭味,知道自己踩到糞便,便大發瞋惱,這亦屬正常。但正常人不會貪愛自己踩到的糞便。一般女性都懂得裝飾自己,使別人難以知道自身不淨;但修行人已知女身不淨,還對它起貪欲,便不合乎常理!而事實上,女身惡臭難聞的氣味會令人生起厭惡。(註釋102)
壬四 破非有過失則不應指責
質疑:雖然女人身是不淨,但她們懂得打扮掩飾,便不至於令人討厭;所以女人並沒有不淨的過失。常言道:「婆羅門比其他種姓清淨,而女性則是一切最潔淨的。」所以不應呵責女人。
68除人不淨器,尚為所應呵,
不淨所從出,何不思呵毀?
If, except to some people, a pot of filth is objectionable, why would one
not think objectionable that from which the filth comes?
除了那些心智有問題的人之外,正常人對於盛載過穢物的不淨器都會厭惡。那麼生出穢物的不淨身,為什麼不會受呵毀呢?
解惑:這不合理。除了那些心智不健全的人外,其他正常人對於盛滿穢物的器皿都會厭惡呵毀;而所有穢物例如糞溺都由這不淨身生出,為何不會厭惡呵毀呢?(註釋103)
情況就正如一些好色男,只看到女人美貌吸引,卻看不到她身內裝滿不淨物。
以前有一富翁,家中有一位貌美女傭,負責打掃衛生。鄰居住了一位好色男子,很想打這位俏女傭主意。有一天,他有所行動時,女傭剛巧端著富翁用過的馬桶走過;好色男覺得非常臭穢,掩著鼻子離開。其實那些令人討厭的糞穢,都是來自人的身體;好色男貪愛那位女傭,體內也盛滿這些糞穢;但好色男對二者一厭一貪,實在毫無道理。同時,幼稚的人看不出在體內的穢物有甚麼問題,但卻認為它們在離開身體時便是污穢。(註釋104)
壬五 破耽著女身為淨
質疑:女身雖有部份不淨,但亦有潔淨之處,令人生愛;而世間男人都看到女身可愛的一面。因而女身是潔淨的。
69若一切淨物,後觸成不淨,
智人誰能說,彼中有淨性?
Clean things are looked upon as the most worthless of all. What intelligent
person would say that it is clean?
原本是潔淨之物,後來與身體接觸後,變成不淨;那麼聰明人怎會說身體會有清淨性質?
諸如花朵、塗香、絲綢衣飾等淨物,原先是值錢的東西,但佩戴在女身上,就立即染上汗膩污垢,不久便成為人們見而生厭的東西。(註釋105)
譬如恆河(Ganges)的水本來清甜,但流入大海與海水相融後,便變成苦澀的鹹水。
註釋
-
月稱菩薩說:「有如豬狗等,樂於不淨糞;愚者貪欲樂,智者誰喜彼?」
-
月稱菩薩說:「不應貪女色,何況嗅聞彼?若人貪此等,嗚呼太愚癡!」
-
月稱菩薩認為人們不了知女身的過患(shortcoming)是不明白身體是不淨糞穢的來源;還以為只有外在如痰盂、馬桶才是不淨器,反而執著女身是潔淨可愛之物,這是何其愚癡的顛倒!
-
寂天菩薩在《入菩薩行》〈靜慮品〉頌五十八亦批評過這類愚人說:「若汝不欲觸,糞便所塗地;云何反欲撫,泄垢體私處?」
-
就好像寂天菩薩在《入菩薩行》〈靜慮品〉頌六十二說:「宜人冰片等,米飯或菜蔬,食已復排出,大地亦染污。」
應用思考問題
-
現代人心靈空虛,沒有人生目標,更談不上有道德修養,清貧思想。於是很容易迷失在貪欲孽海,玩伴換了一個又一個,多不勝數;但只換來一次又一次感情的失敗,甚至孽債難填;所以聖人用痲瘋痛來形容色情狂;痲瘋病人病發時搔抓患處,只換來傷口潰爛得不可收拾;而性愛狂為滿足自己貪欲,虛耗人格金錢健康和時間,為親人帶來不幸;除了增加孽債,更無其他。試依頌六十四詳明貪欲之過患。
-
月稱菩薩形容女身就好像廁所,廁所本來是不淨處,沒有貪執的價值。但癡迷的人在貪欲催動下,竟執女身為可愛,更認定為自己特別享有,別的男人稍有動作,便生嫉忌;更甚者可能訴諸暴力。試依頌六十六說明因貪愛生嫉的不智!
-
愚人往往被外表現象所迷,例如他們看不出在身體裏的穢物有何問題,卻又認為它們在離開身體時便是污穢。對同一樣女身及女身包含著的東西,一厭一貪;著實愚不可及。試依頌六十八痛斥之。
-
《入菩薩行》〈靜慮品〉由第四十頌至八十四頌止,都繼承釋尊的「不淨觀」禪法,其中現點和論據與《菩薩瑜伽行四百論》第三〈破淨執方便品〉相若。試作比較。
主辦機構:大圓滿佛教中心
佛學講座:《菩薩瑜伽行四百論》第十八講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