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瑜伽行四百論》(Bodhisattvayogacaryacatuhshatakatika)第20講
日期:2008年1月26日
聖天菩薩造論
月稱菩薩、賈曹杰註解
金剛上師卓格多傑 集解傳講
戊四 示於有漏法不執我及我所門斷除我執顛倒的方便
己一 示修菩薩瑜伽行四百論釋善解心要論:明破我執方便品第四(Abandoning Pride)
庚一 略明破我慢所執境的道理
這一章與第十〈破我品〉(Refuting Misconceptions of the
Self)不同,這一品主要舉人類中我慢最重的國王為例,破斥因「我」、「我所」等分別念而產生的我慢;其實每個人在自己的領域,例如在家庭、公司或團體中也是國王,如果對自己的地位、權力和資財生起執著傲慢,便應破斥。
76我我所驕傲,世智者誰起?
以一切有情,諸境皆共故。
Who that is wise about worldly existence would be arrogant, thinking “I”
and “mine”? For all things belong equally to all embodied beings,
世間的智者誰會因我與我所而生起傲慢?因為(他們知道)一切有情和器世間的外境,都是眾生由共業所招感,亦是共同受用的,而非國王或某一人所專有。
一般國王會覺得自己是全國最了不起的人物,於是生起我慢驕傲心,內心會這樣想:「我擁有這個國家」,「國家內所有人民、土地和財產都歸我所有。」這些都是我、我所的分別念。但是即使一般世間傑出的智者(the
excellent),也不會這樣想(註釋110)。
譬如森林、河流都為大眾所共享;又如一個演員,他可能會扮演國王的角色,下一場他可能變成人一位臣子,甚至一個傭人;一個演員不會永遠都扮演國王的角色,如果因扮演國王而生起驕傲,這人肯定極度愚癡。(註釋111)
庚二 廣釋破我慢所執境之理
辛一 破由權勢而生驕傲
壬一 斷除由五種因生驕傲
癸一 不應對由僕使假立之王名起驕傲
質疑:國王所頒行的指令,全國臣民都要遵行,所以應該驕傲的。
解惑:在初民時,人類自由地食用從大自然泥土中長出的稻米;後來社會進化,大家均分耕地。最後因出現有人盜竊別人收成的問題;為了看守收成,處懲盜賊;人民將六分之一的收成送給指定的人,作為報酬;並稱這個人為王(king)。
77六分雇公僕,汝有何所驕?
隨所負責任,要待他授給。
Society’s servant, paid with a sixth part, why are you so arrogant? Your
becoming the agent of actions depends on being placed in control.
國王只不過是一個收取人家六分之一稻米收成來雇用的公僕,你有什麼值得驕傲呢?你的權力是視乎自己能否克盡職責,而由人授與。
你這個收取人家六分之一的收成作為報酬,為眾人的公僕的國王,如果還大聲地說:「我控制人民所有行為!」並且心生驕慢,這怎會合理?他擁有權力的前提,是要做好保護眾人財產的責任。而所謂王權,只是作為公僕的一種權利而已。
譬如說:主人指派僕人去做管家;那麼這人保養屋內設施、雜用支出都要盡心去做;如果這僕人做不好,主人不滿意的話,他暫時的權力亦會被收回。故此,僕人不會因這暫時權力而去驕傲。誠如月稱菩薩說:「若有主事權,即可生我慢,六分雇傭故,不應起驕慢。」
癸二 不應能控制財權而生驕傲
質疑:因為國王控制全國財富的收入和支出,所以他驕慢是合理的。
78如傭得所得,思主為施者,
主給所應給,自矜為施主。
When those in his care receive their due, they think of their master as the
giver. When the master gives what is to be given, he (king) thinks with
conceit, “I am the giver.”
國王徵收賦稅就好像僱人支取薪金;僱人會思念主人是施主。而主人(人民)在給予他(國王)所應得的財物,他(國王)卻自負地說:「我是施主。」
解惑:國王向人民徵收稅款,就好像僱人得到年薪(annual
wages)一樣。傭工從主人手中領取薪酬時,應當以謙虛恭敬的態度,思念主人為施主。同樣,國王是公僕,他在得到國民賦稅時,理應對人民謙虛恭敬,而當將賦稅用作國家開支時,不應驕慢地說:「我是施主」。
譬如說:一個奴僕為主人做事,年終向主人要求薪酬。當主人支薪時,奴僕不思念主人有施主之恩,反而認為自己有權支配主人錢財。這無疑遭到智者的嘲笑,並應受主人的呵斥。而國王批准動用國庫去進行國家建設;若然他事後覺得自負,認為所有功勞都應歸他一人所有;結果遭到月稱菩薩這樣的批評:「若施行持後,國王起驕慢。則彼平常人,也應起驕慢。」如果國王這樣可以驕慢,平民更加可以因自己納稅給國王而自負驕慢。
癸三 不應以受用諸欲境而生驕傲
質疑:國王有權力去享用常人無法得到的五欲樂受,所以他驕慢是有道理的。
79餘視為苦處,汝起顛倒念,
以他事存活,汝由何生喜?
That which you wrongly regard, others consider a source of suffering.
Living by working for others, what causes you pleasure?
其他人(例如智者)視(五欲受用)為苦因,而你(國王)卻以此為安樂,生起謬見,卻引以為驕傲。依靠當公僕差事而獲得生計,你有什麼理由生起快樂?
國王!那些你誤以為能生起快樂的因,例如耽愛享用醇酒、美人等等,在淨戒的智者看來都是衰損福報,消磨才志的痛苦根源。此外,作為人民的公僕,生活在眾人的監察及辛勞政事中,你甚至會經驗到無間斷的苦(uninterrupted
suffering)。這樣依靠為別人工作才取得資財受用,又為何歡喜和自負呢?
譬如說:監獄內的盜賊,在服刑時要做一些苦工;如果他行為檢點,沒有攪事,便會得到較好的衣食。同樣,國王受民眾所差遣,要日夜戰兢地勤勞政事。有智者絕不在無安樂自主下活命而生起驕傲。
癸四 不應因是世間的保護者而生驕傲
質疑:國王是一國之君上,臣民都要依靠他才能安定過活,因此應當驕傲。
80王是護世者,亦為世所護,
由一而生驕,餘何不離驕?
When a ruler seems to be the protector of his people, as well as protected,
why be proud because of the one? Why not be free from pride because of the
other?
國王雖是世間的保護者,但他另方面亦要國民的擁戴來保護權力地位;他因保護世間這一種理由而驕傲,為何不因萬民多個支持他的理由而不驕傲?
解惑:一個國王可能會因為自己能保護國民而生起驕慢,可是他亦是受民眾所保護;除非國民擁戴他,否則他也當不起國王來。因此,國王只是一個保護者,而全國民眾是眾多個保護者。所以國王不應對人民生起驕慢之心。
譬如丈夫對妻子說:「我在外面幹活賺錢養家很辛苦,而你終日在家中安閒度日,生活適意。」妻子回應說:「為何你不留在家中,親身試試做一天家務的工作,你就會明白當家庭主婦的滋味。」丈夫果然照做,結果弄得他頭昏腦脹,於是驕慢全消,過回男主外女主內的日子。
又譬如獅子住在森林,因人們害怕獅子所以不敢到森林砍伐。有一天,獅子驕傲地對樹木說:「我是森林之王,是我保護你們!」眾樹齊聲回應說:「獅王,你的確保護我們;但你亦應知道我們亦是你的保護者。沒有我們,你到哪兒居住?去哪兒覓食?到哪處遮風避日呢?」
註釋
-
假如有人真的能生生世世對某種東西具有控制權的話,那麼有這些驕慢心也無可厚非;但是一切眾生和器世間都是眾生共業所招感;同時每一眾生依業力出現在世間,依業報而享有自己生活形式,眾生各在自己業力因緣所成的環境裏平等生活,亨用自然;所以國王不能說國土和人民都為自己所擁有!例如中國古代聖人孟子就提出:「民為貴,社次之,君為輕。」美國林肯總統亦說:「This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的民有、民享、民主治國理念。一般世智者尚有如此通達知見,何況徹見緣起道理的菩薩!
-
月稱菩薩這樣勸勉現在有權勢的修行人:「權財等圓滿,皆由德所生;故世隨業轉,智者勿起慢。」
應用思考問題
-
月稱菩薩教訓我們:「權財等圓滿,皆由德所生;故世隨業轉,智者勿起慢。」意思是我們做人不可計算得太絕;凡事以謙讓寬恕為宜。因為環境會隨自己冤親們的共業所轉,所以智者不會自以為是,認為可以絕對長期欺瞞、駕御別人,認為自己了不起;相反要勤修福德資糧,如布施、戒行和忍辱。你能從歷史或自己經驗中舉例說明《四百論》頌七十六的義理嗎?
-
中國古代聖賢如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些民有、民主、民享思想和佛教中觀聖天菩薩和月稱菩薩的觀點一致。請你從頌七十七和七十八和注釋中找出祂們論據說明。
-
智者絕不會羨慕生於帝王家,傳說清代順治不願做皇帝而去出家,因他覺得做和尚比做皇帝好得多。「朕為大地山河主,憂國憂民事轉煩。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閑。」試依他的讚僧詩和頌七十九說明帝王不是想像中那麼快樂。
-
在一個國家或社團內,雖然因各種因緣而有分工,例如「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但大家都應互相尊重,承認對方生存權利。面對輪迴苦海,如果我們懂得以和為貴,盡量做到社會和諧,人心向善,皆大歡喜;那麼人間尚會有安樂國土。試以第八十頌君臣互敬,夫妻互助為例說明。
主辦機構:大圓滿佛教中心
佛學講座:《菩薩瑜伽行四百論》第二十講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