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瑜伽行四百論》(Bodhisattvayogacaryacatuhshatakatika)第23講

日期:2008年6月28日
聖天菩薩造論
月稱菩薩、賈曹杰註解
金剛上師卓格多傑 集解傳講



癸四 傷害異見人士是非法

質疑:國王因維護國家安全,鎮壓或傷害反對自己的人,依世俗典章所說,這是合法。

91若得便為害,國王無罪者,

盜賊便害他,最初亦非有。

If a king who seizes the occasion to harm is not doing wrong, then others, too, such as thieves have not done so in the first place.

假如國王堅持傷害他人並非錯誤的做法;那麼諸如盜賊在一開始時先傷害他人,亦非錯誤。

解惑:國王堅持在某些情況,例如藉口為了保護社會穩定,國家安全;對以前待他無禮,威脅他統治地位的勢力豪強,懲罰傷害,甚至將他們處死;而按婆羅門教典所言,這是合法的行為!但國王處罰這些人時,是以瞋恨心出發,借機會報復而已。若這種行為沒有過失;盜賊遇到富翁,因貪愛財物而借機搶劫;二者同樣以惡心傷害他人,按理不能說強盜有罪,國王則無罪。

譬如說,以前有一國王駕崩,大臣刺殺太子,自立為王;結果使他聲名狼藉,屢遭違緣。月稱菩薩批評說:「如作黑業者,不會生白果;如諸腐種子,不生站巴果。」抓到機會去傷害別人,此生將得壞名聲;由於其不善的行為,未來將轉生到差劣的地方。照這樣說,抓緊機會去傷害反對者的國王又怎會不是一個罪人?惡名昭彰呢?

癸五 戰死沙場並非樂趣因

92若於酒等事,捨財非供養,

陣中捨自身,豈思為供養?

If giving all one has for liquor and so on is not an offering, why consider it an offering to give oneself in battle?

如果為了飲酒而捨棄財產,這並不是供養;同樣,於戰陣中捨棄身命,難道是奉獻善行?

有很多邪見認為在戰場上為國王浴血奮戰,甚至捨棄身命,就能生天!這只是顛倒見,極不合理!好像有人為了飲酒、賭搏和女色,傾盡自己的家財;在智者看來,這些捨財行為都是因貪心癡心而做惡行。同樣,世人愚癡無知,在邪說蠱惑下,為了獲得功勳、名譽和財物,以瞋恨心而深入戰陣,捨棄身命,豈會是往生善趣的因!

譬如有一位牧羊人外遊,妻子對家翁無禮。牧羊人回來後,父親告訴兒子說:「如果她再次對我無禮,我不會留下來。」重視孝道的牧羊人為了討父親開心,忿然地向妻子說:「妳再無禮對待我爸爸的話,我不會讓妳留在這間屋。以後妳再難做的事,都要為他去做;最珍貴難得的東西,都要供給他。」妻子答應了。牧羊人再次外遊,妻子記著吩咐,用恭敬的態度去侍奉家翁;白天讓他大吃大喝,晚上用溫水浴足,並用芥子油為他按摩。睡覺時,她更赤裸著身體,以撩人的身段躺在家翁床邊。家翁非常氣憤說:「妳這缺德的女人,究竟想怎樣?」媳婦將丈夫吩咐她的要求轉告家翁:「這就是我最難贈予他人的東西。」家翁回應說:「妳這樣做無非都是想趕我走。好吧!妳留下來,我要走!」

牧羊人回家後,知道父親離開了,便追問妻子。妻子便將經過和盤托出,並理直氣壯地說已依足丈夫的吩咐去做。牧羊人因敬愛老父,把愚笨的妻子趕走;然後請父親回來。獻出自己的肉體給家翁並不是一種奉獻;同樣地,眾生在戰場上為了差劣的國王而犧牲自己的性命,亦不是一種往生善趣的因。

子四 對國王應生厭離

質疑:喜歡登上國王王位是合理的,因為他是所有人的怙主。

93國王護世間,汝全無依怙,

怙者自無助,誰能生歡喜?

You, the king, guardian of the people, have no guardian yourself. Since your guardianship does not release you, who would be happy?

國王雖然是世間的依怙者,但你卻沒有任何保護世間的力量,就連自己也保護不了,還有誰對國王生起歡喜呢?

解惑:如果國王真的是世間的依怙者,便應要求人民依照指示去做:不做罪惡、苦因等不善行為,只行持十善。但你的福德智慧薄弱,行為專橫,生活在腐化的泥淖中;人民流離失所,過著悲慘的生活。而你又堅持執著王位,可是又沒有善良輔臣給予忠諫,下墮惡趣的苦因正在緊緊的捆著你,沒有將你釋放(released)。在這情況下,還有誰會因獲得王位而感到快樂?

譬如說一個無德的長老(a senior monk without a superior),受到年青比丘的禮敬供養,此時他非但不生慚愧,內心反而歡喜;除了有損自己福德外,亦為聖者所呵斥。同樣,沒有能力作為世人依怙的國王,雖然喜歡別人對他臣服和唯命是從,但這都是顛倒行為,會受到智者呵責。

壬五 不應嚮往王位虛名

質疑:如果不以嚴刑峻法去警惡懲奸,那麼王令便不行,失去威望;所以國王應該嚴懲罪犯!

94國王命終後,名稱無少德,

無德與屠狗,何無大名稱?

Though a king is famous after his death, it will bring no benefit. Do you, being worthless, and those who cook dogs not have notoriety?

一個國王命終之後,卻無半點兒功業聞世;這樣烹狗戶在食肆中享負盛名,為何不應留名千古?

解惑:假使國王生前因愛民如子,化民十善;死後名垂千古的話,這倒也可以說得通。但是一個國王生前以殘暴手段鎮壓民憤,使臣民聞其名而色變,這種名聲不管如何威武,但對於斷滅惡業,卻無絲毫作用;最終不能減輕其痛苦果報。同樣,待宰的狗隻在屠戶面前,會嚇得簌簌發抖,而屠狗戶在狗隻面前又是何等威風!但這種威勢只帶來惡業,毫無功德可言。同理,國王要人民擁戴自己,千古留名;首先不能使用嚴刑,更不能為了自己威望而殘害眾生。

情況有如一名富婆死了,並舉行隆重的葬禮,更用了大量金錢和珠寶作陪葬。當時有位貧女看到後非常羨慕:「真希望自己也變得和這富婆一樣;我應該死去,以求得到這些榮譽。」於是她立即自毀生命。同理,國王以威勢武力鎮壓臣民,希望名垂後世,實與愚昧貧女自殺一樣。

辛二 破由種姓而驕傲

壬一 破由恃王子名份而生驕慢

質疑:身為皇族成員的太子會當繼承王位,因此應當驕傲。

95若時大權勢,由自福德招,

是則不可說,此終無權勢。

When all power and wealth are produced by merit, it cannot be said that this one will not be a basis for power and wealth.

現在的權力和財富全都由往昔所做的福德所感召;所以不能說別人沒有機會享有這種國王的權勢。

解惑:所有君主能享用的權力與財富,並非因種姓家族而致(註釋116),全皆由自己於往昔所作福德感召。因此,不能排除眾生因積習福德而奠下未來登上王位、享有權力和財富的機會。所以任何人只要種下福德善因,權力和財富都會平等地屬於每一個人。現在生於皇家,只是自己善業成熟而已,不值得驕傲。

譬如說:每個人都可精通手工藝;只要肯學習,每個人都可擁有手工藝的伎倆。月稱菩薩說:「此世諸王位,皆依自福德;故他升王位,不應生嫉妒。」

質疑:只有皇族才有機會學到帝王術;換言之,只有皇族才應該擁有統治權,而非其他三種姓(註釋117),故此因種姓而生驕傲是合理的。

96諸生活方便,世間說名種,

故一切有情,無種姓差別。

In the world caste is determined with regard to the main means of livelihood. Thus there is no division among all sentient beings by way of caste.

在世間,種姓階級是由社會分工、生活模式而決定,人類沒有天生決定的種姓。

解惑:不當。月稱菩薩說:「賢種和劣種,皆由業存活;各自業不同,稱為各種姓。」所謂種姓並非實有,是依眾生業報和後天生存環境,例如社會分工而成。就人類進化而言,混沌開始的意生(humans of the first era) (註釋118),天生具有光明,並且擁有神通力,能在虛空飛行,以禪悅為食,最大特點是沒有男女形體區分。後來,他們開始貪吃地上粗糙的食物(coarse food),於是身體突變出泄殖孔道,逐漸演化成不同的體型;剛強的長出男根,柔弱的變出女根;胎生(birth from the womb)的情況相繼出現。後來,人們又囤積大地自然生長的香稻,因此而出現了偷盜行為。為了保障囤積的香稻不被盜竊,大家都贊成委任一位操守較好的人去保護農田,同意出任這工作的便稱為剎帝利種。而厭離人類墮落,發願遠離憒鬧的城市,以清修苦行來調伏諸根的人,稱為婆羅門;遵從王命並為其做事的稱為吠舍;只能從事粗重低賤工作,例如耕田的,便稱為首陀羅。由此可見,在這世界中,種姓是按各自謀生及生活方式而分,並沒有天生的分類(innate division);執著自己為剎帝利而生起驕慢,實不合理。

譬如說:陶瓶質地雖無異,同是陶土所製成;但依它們所盛的東西而分為酥油瓶、花瓶和酒瓶等。

註釋

  1. 中國歷史上末代皇帝都有皇太子,例如秦代孺子嬰非但不能因種姓家族而得權勢,反因此而招殺身之禍。
  2. 指剎帝利種族才能掌政治權,其他婆羅門只掌祭祀,吠舍只管農商,首陀羅則作奴隸。
  3. 意生:梵文作摩奴闍(Manuja),漢譯為人類。外道執著人從人生或一切依「我」而生,這是人類稱為意生的原因。

應用思考問題

  1. 一個國王理應愛民如子,不分親疏,只要國民享有公民權,盡納稅義務,無論他們是否和你意見相同,抑或有相反主張,國王應對他們慈愛。即使他們自恃豪強曾開罪你,國王亦應寬恕。但若國王藉機報復,沒有寬宏大量,對政敵秋後算帳,又怎算是一個良好的領導人?正如月稱菩薩所說:「如作黑業者,不會生白果;如諸腐種子,不生站巴果。」站巴是一種好樹;焦芽敗種怎能長出好樹?試依頌九十一說明國王藉口國家安全而殘害異見人士是非法。
  2. 古代封建社會君主藉希望子民為皇家盡忠效命,於是宣揚若果為國王臨陣捨命,便可往生天趣。但月稱菩薩反對此說:「戰場中死亡,若定轉天趣;則諸盜賊死,亦何不生天?」如人為財利功勳戰死沙場,可得生天;那麼為財物劫奪的盜賊為何不可生天?試依頌九十二說明戰死沙場非樂趣因的說法。
  3. 五濁惡世殺業成風,並以作為美食招牌,例如魚頭李,羊肉張,火鍋陳等。而中國君主嚐殺,如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用數以萬計生靈作為其功勛的基石;聖天菩薩批評說:「國王命終後,名稱無少德,無德與屠狗,何無大名稱?」中國歷史崇拜這些視人命如草芥的暴君,而無視堯舜禹這些真正為民效命的帝皇,這種價值取向是否應該檢討?試以頌九十四說明何種國王聲名應垂宇內,並以中國歷史上帝王為例說明之。
  4. 《百業經》說:「眾生之諸業,百劫不毀滅;因緣聚合時,其果定成熟。」秦始皇往昔種下福德,始能一統天下,成為皇帝。有次出巡,福德本不錯的項羽竟生起嫉妒;後來雖稱霸一時,但最後皇帝夢碎。所以帝王寶座,是每一個能造善業,尤其上品十善都可得到的果位。誠如月稱菩薩說:「此世諸王位,皆依自福德,故他升王位,不應生嫉妒。」所以現時得位者不應驕慢,暫時未得位者也不應嫉妒。試依頌九十五說明國王之權勢但由自己往昔善業成熟所致;任何行十善業者都可平等地擁有這種機會的道理。
  5. 人不是馬騮進化而來,而是天人由於品格下墮而來。根據《增壹阿含經》〈七日品〉,佛說及人類來源:「人類祖先來自光音天,那些天人來到閻浮提南瞻部洲,見到地面上有地肥美食,貪心起來便取來食之,於是身體漸重,長出骨肉;失去神足,不能飛回光音天上。於是這些墮落天人索性以地肥為食,長居地球;墮落的天人『欲意多者,便成女人,遂行情欲,共相娛樂。』之後更因貪欲而輾轉有屋舍、田耕及四姓等社會分工。」試找經文說明佛教對人類社會進化的理論;並說明人類所謂「文明進化」隱藏著人格因貪念而墮落而來!


主辦機構:大圓滿佛教中心

佛學講座:《菩薩瑜伽行四百論》第二十三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