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瑜伽行四百論》(Bodhisattvayogacaryacatuhshatakatika)第43講

日期:2011年3月26日
聖天菩薩造論
月稱菩薩、賈曹杰註解
金剛上師卓格多傑 集解傳講



壬四:教誨於通達空性應起精進

質疑:修習空性有甚麼功德?

196 真見得勝位,略見生善趣

智者常發心,思維內體性。

Full perception leads to the supreme state, a little perception to good rebirths. The wise thus always expand their intelligence, to think about the inner nature.

真正全面地體證空性就能得到解脫,就算知曉一點亦能得生善趣。所以智者會恆常作意,思維諸法空性。

空性是極殊勝的教法;若果以無漏智(supramundane wisdom)親證,就必得解脫。就算以世俗聞思修三慧畧見空性,都能獲得投生善趣功德。所以智者常發起慧心,體證諸法空性。

就好像賊人都能守戒,亦會得到福報一樣;只要修持空性法門,必能隨宜獲益。以前有一盜賊走到寺裡去,法師向他介紹五戒法門,盜賊說:「我只能守到不邪淫戒!其他我做不到!」後來他偷進皇宮盜竊,遇到淫蕩宮女向他求愛,但想起自己曾承諾守不邪淫戒,便抗拒誘惑,沒有犯邪淫戒。後來國王知道此事,不但沒有降罪,還以皇后的珠寶獎賞他。

壬五:如是修習能得涅槃

癸一:正說

質疑:若今生了知空性學說,但未能解脫涅槃;那麼後世將如何呢?

197 今生知真性,設未得涅槃,

後生無功用,定得如是業。

Through knowing reality, even if now, one does not attain nirvāṇa, one will certainly gain it effortlessly, just like karma that will ripen in your later life.

今生了知空性,但未得涅槃,下一世你將無需加功用力便可獲得涅槃,就好像自己順後受業一樣。

即使一個人今生能了知空性,卻又因種種因緣未能於今生進入涅槃也好,來生始終一定能在阿蘭若獨坐時,由於以往熟悉空性,不需加功用力或其他外緣,也會好像順受業果一樣,自然能證入涅槃。誠如龍樹菩薩《中論》〈觀法品〉第十二頌說:「若佛不出世,佛法已滅盡,諸辟支佛智,從於遠離生。」就算佛和聲聞都不出現,但獨覺依前世修空性的業力,今生雖沒有聽到空性的開示,但因遠離俗世,亦可自發證悟。

就好像人們吃芒果之後,將芒果種子種在泥土中,當然不能立即見到果實,但若干年後一定能長出芒果一樣。

癸二:雖修習空性但尚未解脫之因由

質疑:我知道有很多人修習空性,但真正解脫成就者卻很少,那是為甚麼呢?

198 如想所作事,成者極稀少,

此非無涅槃,諸行解脫難。

Accomplishment of all intended actions, is extremely rare, it is not that nirvāṇa is absent here, but conjunction and the released are difficult to find.

很多人心中想得到涅槃解脫,但實際成功者極少。這並非沒有涅槃,而是營造匯聚解脫的因緣條件太難。

僅僅靠腦袋中「意圖」得到解脫,儘管計劃多多,但成功的很少;這並不是說修行人不能獲得涅槃,而是造就解脫因緣條件匯聚是很難的,例如外在來說要有善知識指導,難得也;內在來說更要修行人如理作意,亦難得也!

譬如有旃陀羅(caṇḍāla)婦人流落異鄉,無依無靠。有一次當地發生一宗盜竊案,大家都懷疑是那婦人做的,於是要求她到寺院門口去舔熱鐡(lick the iron)(註釋190)。雖然婦人是清白,但她又愚笨又脆弱,最後終於都不須到寺院門口舔熱鐡以還自己清白。同樣,佛的大悲是救度眾生,幫助眾生解脫;但眾生被愚癡障蔽慧眼,不曉得怎樣營造解脫的條件,以致長期流轉痛苦輪迴。

辛四:教誨煩惱決定能斷

質疑:無始以來我們在輪迴中積聚煩惱習氣繁多,怎可以全部斷盡呢?

199 聞說身無德,貪愛不久住,

此道豈不能,永盡一切惑。

By hearing that the body has no good qualities, attachment does not last long. Will not all disturbing attitudes end by means of this very path?

當智者聽到身體沒有絲毫珍貴可言,就不會再貪愛自身。同樣,了解諸法無自性的道理,難道不就永斷一切煩惱嗎?

善於思考分析的智者這樣想:「我們時常吃東西供身體多種所需營養,但這個身體最終仍必趨於衰壞。」因而斷除了對肉身的貪愛。如果能長久修習緣起離戲論邊(dependent arising free from extremes of elaboration)之道,所有紛繁的煩惱不就因此而結束嗎?

譬如有煉金師依配方煉金,雖然取得成功,但金的純度不夠高。他把這塊金丟掉,再將配方改良,終於成功地提煉出純度高的真金;最後還將黃金布施利濟窮人。同理,依佛說修不淨觀斷除對此身的執著,復能修習空觀而斷盡煩惱。

庚三:明後有結生無始有終之喻

質疑:有人說輪迴是無始無終的,因此輪迴怎可能會終結?

解惑:輪迴雖然是無始,但是可終結的!

200 如見種有終,然彼非有始,

如是因不具,故生亦不起!

Just as the end of a seed is seen, though it has no beginning when the causes are incomplete. Birth, too will not occur.

我們日常見到所有種子(例如經過燒炒)都會終結,但它卻沒有起始;同樣,(輪迴的)業因不具足的話,後有結生亦不會生起。

譬如我們觀察麥等植物種子,可以往上推到沒有起點;但經火燒焦,它便再沒有重生的現象。同樣,由於修無我能斷盡補特伽羅我,並燒盡煩惱種子,從而斷除引發後有(rebirth in worldly existence)的因。這情況就好像種子雖沒有最初的因,但由火燒焦即可見其終結,同樣,修行人雖無始以來輪迴生死,但現見無我便可終結生死。

正如酥油燈中若無酥油,即不能再燃燒。又如佛護論師(Buddhapālita)說:「雖見眾生體性空,然為解除眾生苦,長久修習菩提行,此為世間最稀有。」賈曹杰解釋說:「雖見眾生無自性,但是為了有情的義利,修習菩薩行,此乃最為稀有,所以自己亦應隨順眾生,學修菩薩行。」

總攝頌曰:

由業雖得人天位,但應生起牢獄想,

深修離邊緣起理,自己堪為大乘器。

Develop recognition that through contaminated action, even to attain the best states as gods and humans is imprisonment, through familiarity with meditation on dependent arising free from extremes, make yourself a suitable vessel for the Great Vehicle.

通過認識到業力運作的原則去修持善業,達到人天勝生的樂果;但勝生仍然未能達到解脫的緣故,生命也活像坐牢。只有通過離開邊見的中道;達到證見緣起真實義,此時才算是大乘法器。

全章提要:

前幾章已確定了煩惱的原因和種類,亦論證了我們的確可以將內心的煩惱淨除;我們不一定要受煩惱控制內心,起惑造業,繼續輪迴生死;相反我們若對諸法真實義──空性──有正確瞭解,內心能精進「如理作意」,外有善知識指導,必能邁向粉碎輪迴之解脫境界。聖天菩薩教修行人不要懼怕空性,更不要執著和沉溺於輪迴的習性;放棄這些解脫的障礙,做好心理準備,落實觀諸法皆空而行中道修行;成為法器。

聖天菩薩首先指出我們在輪迴中的貪著愛執是可以斷除的。例如我們曾經愛念過某人,但現在一直都只想到他的不是,即是說我們現在已不再愛某人了。同樣,當我們時刻去思維輪迴的過患,例如吾人受盡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和五蘊熾盛等八苦的折磨,對世間的貪愛也就不會持久。「如對不順人,愛念不久住;如是知眾過,愛念不久存。」聖天菩薩接著解釋為甚麼煩惱不是想像中那麼難斷;祂補充說明原因:煩惱的對境是不真實,換言之,世上沒有必然可貪、可瞋的事物。舉吃榴槤為例,有人趨之若鶩,有人嗤之以鼻;由此我們推論得知,只要透過修行調控我們虛妄的分別念,煩惱是可以斷除的。「有者於彼貪,有者對彼瞋,有者於彼愚,故無可貪義。」煩惱不從所依境而生,而是從自心分別而來;「若無有分別,則無有貪等,智者誰執著,真義謂分別?」當然,欲界中的貪,例如男女情慾與我們多生多世糾纏不清,似乎沒有可能斷此「本性」。但聖天菩薩不以為然地說:「如果男女之間感情的纏縛是實在的話,世人只有結婚而沒有離婚了。」「任誰與他人,都無同繫縛,若與他同繫,分離則非理。」話雖如此,世上誰無親眷?誰不渴望家庭溫暖?聖天菩薩就舉了一個例,往昔有商主入海尋寶,遇上羅剎妖女;並在島上成家立室,生下後嗣。商主有一天忽生懷疑,但無奈身處天羅地網,在人性枷鎖下,怎能衝破愛結羅網呢?此時幸遇巴拿哈加馬王,得其協助,騰空穿越大海,脫離妖女返回家鄉。漢地僧團每半月誦戒時,都念誦「天馬讚」來警醒自已;既已出家就不要再惦念俗家親眷。「奉持法印,遠羅剎城;半月半月,布薩時期;依托天馬,渡海空行;勿戀世情,華宅錦衣;親愛呼叫,慎勿回應;應則墮海,救度無人。正念端誠,無愛無慮。若持一毛,彼岸必登。」聖天菩薩亦同樣語重心長地告誡我們:只要對輪迴生死起厭離,徹見緣起性空的道理,就可以用中道般若出離災難險地。「薄福於此法,都不生疑惑,若誰略生疑,亦能壞三有。」

聖天菩薩續指出:只有通過修習佛陀空性教法,才能斷除煩惱,無障礙地到達解脫之地。「能仁說何法,增長至解脫,若誰不重彼,顯然非智者。」佛教得道先賢咸皆贊同空性教法;所以你若輕視這教法,顯然是無知無覺。聖天菩薩嚴防「他空見」之異說羼入中觀正理,提出不能將「不空」的東西觀想為空,然後就聲稱自己已進入涅槃。「非不空觀空,謂我得涅槃;如來說邪見,不能得涅槃。」諸法因各自蘊含空性的內涵(例如心經所謂「五蘊皆自性空」);並非因他力例如修行人認為該東西是空,所以便成為空。如果有修行人錯誤理解諸法實相,佛說這人不可能證入涅槃。諸法實相是甚麼?便是諸法皆自性空。所以修行人要證入涅槃,得先通達空性。聖天菩薩恐怕修行人一聽到諸法皆自性空便生起恐懼;以為將會失去一切;又或者修行人以為既然一切皆空,就算我修行如何精進最後也不能解脫,那麼何必勤修聖道呢?聖天菩薩這樣解釋說:「在自性空當中,輪迴和涅槃都是同一階位,當下諸法皆平等。輪迴和涅槃雖無自性,亦不代表它們是沒有;如果沒有的話,我們為何為了獲得解脫而去修學空性呢?同時,如果諸法例如煩惱是實有的話,佛陀提出的道諦包括觀空也無法斷除煩惱,我們更永遠無法出離輪迴痛苦,這會是你願意見到的情況嗎?」「若汝生怖畏,皆非有何為,若實有所作,此法非能滅。」對諸法自性空和修行期間所產生的矛盾,佛護論師就提供了一個方法:「雖見眾生體性空,然為解除眾生苦;長久修習菩提行,此為世間最稀有。」另一方面,有人又質疑如果諸法自性空的話,佛應由始至終都只說真如空性,為何還要說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現象法門?聖天菩薩解釋說:「佛說情器世界的緣起屬流轉法門,這是讓你藉此悟入緣起還滅法門。」「何經說世間,彼即說流轉;何經說勝義,彼即說還滅。」祂又告誡修行人,無論你修還滅法門抑或流轉法門,都不要有任何宗執偏見,否則難以證入涅槃。「若汝貪自品,不喜他品者;不能趣涅槃,二行不寂滅。」

聖天菩薩接著勉勵修行人通過修空性得到涅槃解脫,糾正一般人以為「修空觀解脫道難於掌握,執諸法實有就容易」的顛倒見。「無作得涅槃,有作招後有,涅槃無礙念,易得餘非易。」只需通達空性無願、出過勤修的特性,修行人無所為就得涅槃;相反,修行人執著諸法實有所為就容易招感輪迴。所以修行人只需無執著罣礙就容易獲得涅槃;反之,執著世間的有漏業就很難獲得涅槃。「無作得涅槃,有作招後有;涅槃無礙念,易得餘非易。」聖天菩薩更堅持只有出離才能進入涅槃,所以修行人要明白無常苦的道理,以求出離。「誰不厭三有,彼豈敬寂滅?如於自家室,難出此三有。」但有些人卻過度厭離,甚至自尋短見。聖天菩薩批評這種人連世間的煩惱和壓力都沒有辦法擺脫得到,更何況是解脫聖道?「有為苦所逼,現見求自死,時彼愚癡故,不能趣勝道。」

聖天菩薩接著介紹如何具體令修行人趣入涅槃。祂會先界定弟子根器;「為下根說施,為中根說戒,為上說寂滅。」釋尊對下根人說布施;對中根人說持戒,對上根人宣說通達寂滅的法門。聖天菩薩呼籲想證入涅槃境界的人,應要修最上乘的空性法門。接著聖天菩薩宣說最膾炙人口,並為後世佛教各宗派樂於採用的引導弟子修行次第:「先遮遣非福,中應遣除我,後遮一切見,知此為智者。」例如花教就以此偈頌來作弟子修行大綱:「初修生死過患,暇滿難得,業果不虛、慈悲等法而破除之。中破我執,最後破一切見。」

聖天菩薩語重心長地告訴修行人:只要證得所有東西的本質都是空性的話,便能夠體證諸法皆空的真實。就好像嚐到一滴海水的味道,你就會知道所有海水都是鹹的了。「說一法見者,即一切見者,以一法空性,即一切空性。」這偈頌成為以後密宗修本尊生起次第的根據。在勝義諦中,萬法一味,故說一切即一。雖然萬法皆同一空性,但在世俗諦中,一切各依假名安立,故說一即一切。聖天菩薩在這裡補充一點:對於那些只追求現世快樂的人,不應向他立即說空性,「求福者隨時,非皆說空性,良藥不對症,豈非反成毒?」事實上,佛為了遷就那些只想得到善趣安樂的信眾,僅向他們開示喜愛的布施法門。月稱菩薩也同意「首先於聽者,說布施語等,了知法器後,再宣甚深法。」相反來說,對矢志解脫者,就不能只說布施等法,而要宣說空性。「為樂天趣者,如來說愛法;為求解脫者,呵彼況餘事?」聖天菩薩並且提出為了讓世人更容易掌握空性,弘法者要先通達世間法。「如對蔑栗車,餘言不能攝,世間未通達,不能攝世間。」此外,因眾生顛倒見很複雜,所以佛所說法;無論「有、無及二俱,抑或二俱非。」都是通向涅槃方便法門。最後,聖天菩薩勉勵修行人,修空性當可得到解脫,就算未能完全了解,證知少分亦可上生善趣。「真見得勝位,略見生善趣,智者常發心,思維內體性。」聰明的修行人應時常觀修諸法真實義。

聖天菩薩又繼續解答弟子行於中道觀諸法空性時所遇到的疑難。例如有人問:「假如我修了空觀但今生未入涅槃,那麼我花的功夫豈非前功盡廢?」聖天菩薩安慰他說:「你今生了知諸法皆自性空,假使未得涅槃;那麼後世自然而然,好像作業自然受報一樣;來世不需再加功用力,也自然得到涅槃。」「今生知真性,設未得涅槃,後生無功用,定得如是業。」又有人問:「我有很多朋友都修空觀,但能夠成功得到解脫者很少,是否根本沒有涅槃這回事?」聖天菩薩解釋說:「正如你內心想做一件事,總要很多因緣匯聚才能成事;同理,涅槃並非沒有,而是修行人得到涅槃的因緣確實難得。」「如想所作事,成者極稀少,此非無涅槃,諸行解脫難。」又有人生起疑惑:「無始以來積聚這樣多的煩惱,怎可能全部斷除?」聖天菩薩解釋說:「如同修不淨觀的人,他們很快便消除貪愛;同樣,煩惱和其他東西一樣都無自性,此修空性之道豈不能斷盡煩惱呢?」「聞說身無德,貪愛不久住,此道豈不能,永盡一切惑?」最後有人質疑:「眾生無始以來就隨着相續,怎能說生死有終結呢?」聖天菩薩見地透徹地說:「好像對一顆種子,我們往上推都找不到最初之因,但用火燒焦了,種子至此便終結;同樣,眾生雖不知何時開始輪迴,當一旦證得空性,輪迴便到終結。」「如見種有終,然彼非有始,如是因不具,故生亦不起。」

註釋

  1. 舔熱鐡:這是古代一種嚴刑審訊方式,疑犯要在神明面前吞下熾熱的鐡屑火炭,若絲毫無損,就證明其無辜。

應用思考問題

  1. 修習般若,體證空性;功德很大。第六地菩薩就是圓滿修持般若波羅蜜多。此外,體證空性就可登地,藉着修習空性,異生凡夫所發世俗菩提心亦因體證空性而能入聖人之流,得見報身佛,並轉以勝義菩提心修行。所以聖天菩薩說:修證空性功德不可思議;就算學得少許觀空行中道的教法,亦能「畧見生善趣!」試引頌一九六說明。
  2. 修空觀如同造業一樣,如是因招感如是果。現在我們有機會值遇佛法在世,是很好的機緣透過聞思修去積聚空性智慧。就算今生未能解脫,積累下來的空性智慧於下生亦會成熟果報。試引《中論》〈觀法品〉和《菩薩瑜伽行四百論》頌一九七說明。
  3. 即使明早要死,今晚亦要學習佛經;今生雖然成不了智者,但儲下很多佛法知識和修行經驗,來世這些經驗就可等流成熟。正如辟支佛在無佛出世時,自己亦能覺悟。試引《中論》〈觀法品〉頌十二和《菩薩瑜伽行四百論》頌一九七頌文解釋修行人應抱著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態度,自然能得佛果。
  4. 要成功修習空性,亦要待眾緣具備。例如外要依善知識的教導,內要如理作意。你認為除了上述兩項條件,作為現代都市人,還要具備甚麼緣才能獲得解脫?
  5. 我們修行這麼多年,認識的佛友不少;但能得到證量的不多,遑論修空性成就解脫?如果有人問你世上有沒有涅槃這回事,你會怎樣回應?
  6. 進入了輪迴界,一切事物都會是「無始無終」;但如果我們決定出離,則一切事物都會變得「無始有終」!試依頌二00說明此理。


主辦機構:大圓滿佛教中心

佛學講座:《菩薩瑜伽行四百論》第四十三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