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瑜伽行四百論》(Bodhisattvayogacaryacatuhshatakatika)第44講
日期:2011年4月30日
聖天菩薩造論
月稱菩薩、賈曹杰註解
金剛上師卓格多傑 集解傳講
聖天菩薩在《菩薩瑜伽行四百論》前八品依世俗諦開示導引弟子進入勝義諦法門,而後八品將以勝義諦闡述諸法實相。
丙二 釋依勝義諦的道次第
丁一 廣釋勝義諦
戊一 由破有為法常之門總破實有
己一 標品名:破常品第九
己二 正釋品文
庚一 總破有為法常
辛一 正破
我們透過認識真如而清淨心相續,方能成為堪盛真如甘露的法器。接著下來便解說有為法無實有性。
201 一切為果生,所以無常性;
故除佛無有,如實號如來。
All are produced for their effect, thus none are permanent. There are no
Tathāgatas other than Subduer who cognizes things as they are.
一切事物都為果而生,所以是無常。故此,除了佛陀之外,沒有任何人因為能如實知道這事實而被稱為如來。
大家都知道:工人辛勤勞動是為了獲得工資果報;但辛勤勞動不一定是工人的本性。同樣,無論內外一切有為法皆非單獨自發產生的;這些果法需要觀待各種因緣條件和合,才能生起或存在。
因此,內外一切有為法皆是為取果而生(produced for their
effects),例如有工資果實為因,才生起勞動之果;以解脫果為因,才有精進修行之果。既然有為法並非因自體的存在才生起,實際是為了取果而生起;那麼隨著果法產生,這個有為法亦會壞滅(註釋191)。例如僱主會在工人勞動後才發糧,除非再有工資,否則工人亦不會繼續為僱主效勞。進一層說,因為有糧出,所以工人又再會勞動。可見有為法是無常,不能有自性生(inherently
produced),不能諦實有(truly existent);凡夫因為被無明障蔽慧眼,故不能以現實理智判定任何有為法是實有或實無(註釋192)。
只有佛才具足圓滿的身、語、意,能如實通達諸法的無常和空性。所以只有佛才配稱作如來(Tathāgatas)。正如月稱菩薩這樣定義「如來」:「如理能照見,一切三世中,諸法之真如,故名為如來。」當第十地菩薩以佛智(如所有智,盡所有智)體證真如,祂因停止一切心、心所活動,恆常安住在真如無生法性,故這時佛智與真如就如水入水的狀態,稱為如來。如在《入中論》〈究竟佛地〉說:「盡焚所知如乾薪,諸佛法身最寂滅,爾時不生亦不滅,由心滅故唯身證。」此時的佛稱為如來。
此外,賈曹杰在註釋中特別強調:月稱菩薩在此頌否定清辯論師自續派聲稱要以因明論式成立量來駁斥論敵,並認為為了順利進行破斥,勢必要承認事物自相有。但月稱菩薩認為「這是不合理的」,因為任何事物都無自性,前陳實有是不可能的事。例如芽無自性,根本上亦不可能有自性,因為它會剎那滅,直至趨向苗的結果。(註釋193)
辛二 破彼所答
勝論(Vaiśheshika)質疑:雖然一切有為法都是因為取果而生,所以不是常法,但亦有一些法,例如虛空和極微,就沒有能生、所生這兩種對待。例如虛空是意識所緣,(註釋194)但虛空卻不緣任何東西;又例如極微能生萬物,但不是所生。所以虛空和極微是實有的常法。
解惑:無論何時何處,都沒有「常法」存在。
202 無有時方物,有性非緣生;
故無時方物,有性而常住。
There is not anywhere anything, that ever exists without depending. Thus
never is there anywhere, anything that is permanent.
無論何時何方,沒有事物是因具有實性及非為因緣所生;所以任何事物都不是實有並且是恒常。
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我們都不可能找到一件不依緣而有的有為法。所以在任何時空都不可能有一種既永恆不變的恆常卻又被造作的東西。原因是任何存在的東西只能依緣而存在,絲毫沒有實自性存在。
質疑:諸如快樂等等依緣而生的法是存在的(註釋195),因為它們都是由「自我」(atman)去感知的,「我」便是攝引這些法的因。所以「自我」是存在,而且是恆常的。
解惑:凡是依緣而生的法不會是恆常。
庚二 別破有為法常
辛一 破人我
壬一 正破
203 非無因有性,有因即非常,
故無因欲成,真見說非有。
There is no functional thing without a cause, nor anything permanent which
has a cause, thus the one who knows suchness said what has, established
from no cause does not exist.
沒有一個有為法是實有並可以無因而生,有因之法即非恆常;所以證見真如(的佛)說,無因生的法不會有。
「人我」因為欠缺實有性,並且是待緣(觀待五蘊而假名為我而有);所以並非恆常。既無實「我」,何來有實有的苦樂等心理感受?所以證知真如的佛這樣說:「有因有緣乃有法,無因無緣法非有!」在世俗見到的東西都是由因緣而生;在世間根本沒有可能見到無因生的東西。
壬二 破彼所答
質疑:我們看不到極微、自我被創造出來,所以這些東西應是常法。
解惑:事實不然。
204 見所作無常,謂非作常住,
既見無常有,應言常性無。
If the unproduced is permanent, because impermanent things are seeing that
it has not been produced, seeing that the produced exists, would make the
permanent non-existent.
(恰如你們勝論所說)看不到(例如靈魂自我)無作的東西(被創造出來;所以)是恆常的話;那麼我們看到一切有為法無常,便應知諸法無常性。
如果勝論派認為釐定常法的準則,是我們不能看到常法被創造出來的經過,所以「自我」是恆常的存在。換言之,我們見到瓶、樂等是所作,亦可這樣說:「所以這些東西便是無常。」亦可借用你們的論式:「自我是無常,所作故,如虛空花。」因為自我是由依待五蘊並假名而成;是由這些因緣而生,所以自我是無常。
辛二 破三無為法實有
壬一 總破三無為實有
質疑:《對法經》中認為有三種本無造作的無為法;即虛空無為、擇滅無為和非擇滅無為(註釋196)。可見依你們佛教先賢都同意有恆常的東西。但現在中觀瑜伽師說沒有恆常的東西,豈不是與佛典相違。
解惑:在佛教聖人眼中就算世俗諦諸法亦皆無常。
205 愚夫妄分別,謂空等為常,
智者依世間,亦不見此義。
That space and so forth are permanent, is seen by ordinary folks (who do
not understand what Buddha taught). The wise do not see such things as
objects, even by conventional valid cognition.
世俗凡夫都以為虛空等是恆常,但聖人即使依世間名言量,也不認為虛空是常。
所謂虛空,是依緣於遠離障礙,同時又很少變化的物質空間,假名安立為虛空。但被無明障蔽慧眼的愚夫(包括勝論)卻分別妄執虛空為恆常。例如綠杯中空間本無障礙空洞,但注入茶水後,該空間便充滿水份。可見空間是隨緣產生變化,並無恆常實體。而勝論不明佛典,聖人無論在勝義諦抑或世俗諦均不承認有實有的東西,就算在世俗諦亦不會施設「恆常」和「實有」的有為法來引導眾生進入勝義諦(註釋197);相反,聖人卻常破斥所謂恆常的有為法。
註釋
-
任何事情或實物;所謂「因」和「果」都是互相觀待而有,而不是一般常識上單向性由「因」生「果」這麼簡單。例如《毘奈耶阿笈摩》云:「積集皆銷散,崇高必墮落,合會終別離,有命咸歸死。」凡是有「生」的有為法,最終必定會滅亡;所以生必定是朝向老死而生。而有為法的老死亦因招感未來的「生」而死。
-
Ruth Sonam譯這一句是“They do not have an essence able to sustain analysis,
nor do they exist as things in and of
themselves”。任杰大德則只譯為「非以理智觀察實有可得和非實有。」前者除了提出月稱菩薩主張世俗諦中每一有為法不能經正智審察,例如七相無車來審察外,事物無論在內在外例如在內實無,在外實有都是無自性。這是中觀應成派和中觀自續派的嚴重分歧所在。清辯自續派認為世俗諦有為法自相有,例如檯面上綠杯是自相有,它能從自己方面成立,從安住的狀態成立,由自己之力成立。但月稱菩薩說綠杯這果法和陶土等因法是相待而存在,不能有上述三種自力成立的能力。所以月稱菩薩認為有為法不能有自相。
-
清辯論師認為名言中一切事物應自相有,故世俗諦中有自他生。但月稱菩薩在《入中論》〈現前地〉頌二十三及二十八強調:「由於諸法見真妄,故得諸法二種體;說見真境即真諦,所見虛妄名俗諦。」「癡障性故名世俗,假法由彼現為諦,能仁說名也俗諦,所有假法唯世俗。」一切事物沒有獨立實體,亦沒有任何連續體。此外,月稱菩薩承認有世俗虛幻不實的所緣境,自續派的寂護論師因受瑜伽行派影響,認為世俗諦中唯識無外境。這便是應成派與自續派主要的分歧。
-
勝論認為現象可納入六種範疇(句義):實體、性質、活動、通性、特性和內屬。實體有九種:分別是地、水、火、風、空、時、方、我、意。其中我指個體靈魂,即自我;而意是指自我和感官的聯絡。
-
勝論認為六句義中性質是依於實體,性質中的快樂是依於實體中的自我。
-
世親在《俱舍論》第一章提出三種無為:有三種東西,本無造作;第一虛空遍一切處,自然無生滅變化;稱虛空無為。第二擇滅無為(pratisaṃkhyānirodha),指以智慧抉擇斷除煩惱,進入涅槃寂靜的無為境界。第三非擇滅無為(apratisaṃkhyānirodha),凡事無能生之因緣,或有因而缺緣,最後畢竟不生,例如菩薩修行至加行位的忍位(patience
stage),三惡道的名言種子雖仍存在,卻永遠缺緣而成熟;換言之,加行位菩薩到了忍位;下墮三惡道的名言種子便變成非擇滅無為。
-
月稱菩薩在《入中論》反覆說明,諸法真實只有一個,就是勝義諦。但為方便引領眾生進入勝義諦,聖人才施設世俗諦。聖人無論從勝義諦或世俗諦,都強調諸法無自性。
應用思考問題
-
為何只有佛才有「如來」之稱號?月稱菩薩怎樣定義「如來」?
-
中觀應成派認為事物無自性,所以根本不會運用因明論式,因為因明論式都預設某法實有存在,例如是西方傳統理則學說「凡人要死,蘇格拉底是人,所以蘇格拉底要死。」這個人皆共認為無謬的三段論式。但在中觀應成派的系統中是不能成立,因為蘇格拉底無自性,故「蘇格拉底是人」便不能成立。試深入研究中觀應成派的邏輯理路,他們是否不講理性思惟呢?
-
外道往往喜歡捏造矛盾的名相,例如恆常的有為法(permanent functional
phenomenon),但有為法是指被造作出來的東西,又何來會有永恆呢?試依頌二○二破斥。
-
勝義諦中聖人所見的真實是「諸法無生」!「諸法無生」並不等同「諸法無因生」。試比較「無生」和「無因生」兩者之間的不同!
-
聖天菩薩怎樣破斥「勝論」自我是實有的執見?試依頌二○四說明。
-
佛教會認為虛空是無為法嗎?試分別以《俱舍論》和《入中論》等精神拿來討論,並以《菩薩瑜伽行四百論》和《入中論》說明聖人無論在勝義諦和世俗諦兩方面都不承認有恆常不變的東西。
主辦機構:大圓滿佛教中心
佛學講座:《菩薩瑜伽行四百論》第四十四講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