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瑜伽行四百論》(Bodhisattvayogacaryacatuhshatakatika)第54講

日期:2012年7月21日
聖天菩薩造論
月稱菩薩、賈曹杰註解
金剛上師卓格多傑 集解傳講



質疑:有很多瑜伽師都能以願智力,現見例如是釋尊在《楞伽經》授記龍樹菩薩弘揚大乘,彌勒菩薩當來成佛等未來法。如果未來法不是實有的話,瑜伽師例如釋尊又怎能現見授記未來的事情呢?

丑五 破瑜伽師有願智故現見未來法實有

寅一 正破

聖天菩薩搖頭否定說:「瑜伽師所見的未來法不是如你所說的實有。」

261 若見未來有,何不見無法?

既現有未來,應不說為遠。

If future things are seen, why is the non-existent not seen? For one for whom the future exists, there can be no distant time.

如果可以現見實有的未來法,為何不能見無體法?如果在瑜伽師面前現有未來法,那就沒有時間的分別(,現在即未來)。

所謂無法(non-existent)是指未來法因尚未生起,根本就好像虛空花或石女兒一樣,沒有實體存在。所謂遠法,在時間距離(distant)上是過去和未來,而現在是近法。這句的意思是說如果承認未來法實有,並且是現量可見的話,我們為何不能見到像未來法一樣的無法,例如虛空花、石女兒?同時,現在就見得到未來法的話,三世根本不會有差距,沒有分別,只有現在。

寅二 未來實有則無須防止新起不善

262 未來法若有,修戒等唐捐,

若少有所為,果則非先有。

If virtue exists though nothing is done, resolute restraint is meaningless. If it needs a little is done, the effect cannot exist.

若然不做任何事情也可以解脫的話;修持戒(定慧)便毫無意義了。(如果你轉軚說修行只需象徵性般)作出少許努力,就可招感解脫功德的話;那麼未來果便不是實有。

既然未來法例如解脫功德早已實有,那就不須結交善知識、成熟善根、嚴控三門、行持律儀,也早應有解脫功德善果。那些為了追求勝生定善等未來妙果而修戒定慧的人,便徒勞無益,修行只是空勞無果之舉。這是外道如宿命論者未伽梨瞿舍利所主張的「未作而有」之顛倒邪見。

外人又反駁說:「如果要成辦勝生定善等善果功德,便要酌量花些氣力來修持善行哩!」聖天菩薩解惑說:「要觀待修持善行來感妙果,未來法理應不是實體。」

寅三 諸法無常與諸法未生之前已存在是互相矛盾

263 諸行既無常,果則非恆有;

若有初有後,世共許非常。

If they are impermanent, how can it be said that effects exist? That which has a beginning and an end is called impermanent in the world.

若然諸法無常,果法焉能實有存在?世間所謂無常,是指某東西既有開始亦有終結,而且剎那生滅。

我們怎可以說果在它自身生起之前已經存在呢?譬如這綠杯不應在未燒製好之前已存在。佛陀說諸行無常,但有部卻說未來法在沒有生起之前,就已有實體存在;確是違反佛說,因為無常與未生已有,兩者是矛盾的。

子二 破經量部師等所許

經量部(Sautrāntikas)(註釋282)認為未來的東西就好像石女兒一樣,完全沒有。這和有部未來法實有,是兩種迥異的說法。

264 應非勤解脫,解脫無未來;

是則無貪者,應亦起貪惑。

Liberation will occur without exertion. For the liberated there is no future, or otherwise, if this were so, desire would arise without attachment.

(若果未來法實無,)就算怎樣努力修行也無法得到解脫,因為未來的解脫是完全不會存在。此外,斷貪(不受後有)的阿羅漢(亦應從涅槃出來,因為未來世不會有阿羅漢果存在,)亦會因之生起貪愛。

壬二 觀察有果無果而破

早期的佛教徒都常討論過去未來是否實有。(註釋283)有部和經量部因分別持實有和實無的主張而遭中觀破斥。聖天菩薩再就因中有果和因中無果之謬誤,再破斥數論、有部和經量部的說法。

265 若執果先有,造宮舍嚴具,

柱等則唐捐,果先無亦爾。

For those who assert effects exist, and for those who assert they do not exist, adornments like pillars and so forth for a home are purposeless.

如果執著未來果(在現在)已存在;又或是執著未來果不存在;那麼建造宮室房舍、裝飾柱子傢俱等一切造作行為便成沒有意義。

數論認為未來果是實有,它潛藏在因中,只不過我們現在看不到;如同一盞早擺放在暗室裡的燈。有部認為三世實有,而且果的實體在未生之前已經存在,例如杯在製成之前,杯的實體泥團早已存在。經量部則認為現在見到的是實體,而未來卻如虛空花、石女兒一樣不是實體。依照這三種說法的話,我們人類營建房屋宮室,總皆沒有意義,因為未來果實有,不需造作也自然出現;至於按另一方提出未來果實無之說法的話,無論你如何努力營建,房屋宮室是永不可能建成的。

賈曹杰批評以上三類瑜伽師的見解說:「彼等諸師不瞭解有學聖者的根本智,不見瓶等諸緣生法為(假)有和見為非有二者的差別;由於不善了知建立自宗名言量,故發生種種錯亂。因此以自宗的二諦量則能善巧成立一切法義。」意思是說:「釋尊、龍樹菩薩等聖人修空觀入根本慧時,見勝義諦遠離一切戲論言說之境;然於後得位中,世俗諦詮表一切緣起宛然而現。所以聖人所見勝義諦無有一法自性成立是唯一真實,世俗諦是聖人導引凡夫入勝義諦的方法,隨順世俗下,以言說分別三世,如夢似幻的緣起。如此中觀以二諦成立一切法義。

壬三 破現在實有

數論瑜伽師主張諸法皆可轉變成當下存在的法;例如過去的牛奶可以轉變成現在的乳酪(Yogurt酸奶);同時,現在法不是實有的話,我們又怎能見到眼前存在的顯現呢!

聖天菩薩反對搖頭說:「實際不是這樣!」

266 諸法有轉變,意亦不能緣;

雖爾無智人,妄計有現在。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ings also is not perceived even by the mind. Those who lack wisdom nevertheless think that the present exists.

(你能見到事物剎那生滅轉變的情況嗎?)即使諸法實有轉變,意識也不能攀緣認識(,何況是前五識)!雖然如此,你們這些無智愚夫仍堅執妄計實有現在。

數論認為當現象都歸攝到主物,神我當下便得解脫。所以他們認為現象諸法都可轉變成現在。但聖天菩薩質疑實有的牛奶可以轉變成實有的乳酪嗎?牛奶是流質,乳酪是半凝固的酸性凝乳,兩者具不同本性。若兩者是常,根本不可轉變。再者,根據現今科學常識,由牛奶製成乳酪,除了溫度、濕度等條件外,還要加上乳酸菌供之發酵,整個過程都不可能自性成立。此外,由牛奶加工製煉成乳酪,每個剎那都在生滅變化,你怎樣介定哪個剎那是現在?不但凡夫的感官眼耳鼻舌身看不到,連意識也難以確定所謂「轉變成現在」。

註釋

  1. 經量部原是說一切有部的分支,自稱為「誦持修多羅者」,擅以譬喻說法。譬喻是十二分教之一,是以可唱頌的詩偈為體裁的雜藏,包括《經集》、《法句經》、《自說經》、《本生經》、《長老偈》、《長老尼偈》;故經量部又稱譬喻師。當有部於西元二、三世紀輯錄出《大毘婆沙論》時,經量部因反對三世實有而獨立為經量部。有部和經量部在這裡最大的分歧是有部主張未來法實有;而經量部則認為未來法不能發揮功用,故不能視為是存在的事物,而視為恆常的無。
  2. 上座部提出十論,第一論的主題是過去未來是否實有,例如說一切有部認為未來有實體;經量部認為未來無實體。兩者均遭聖天菩薩所破斥。

應用思考問題

  1. 外道「只見未來法,不見虛空花、石女兒」是以偏蓋全;因為未來法和虛空花、石女兒同屬「無法」(又稱無體法)。何謂「無法」?試依頌二六一說明。
  2. 釋尊在律藏中將現在的東西叫近法,過去和未來的東西叫遠法。如果有部堅持瑜伽師能授記的未來法是實有,那麼三時的東西都變成是現在的近法,彌勒菩薩再不需於龍華樹下成佛,現前已是佛祖了。試依頌二六一說明瑜伽師例如釋尊的授記,亦是如夢如幻的緣起法,彌勒佛要觀待眾生福業成熟,才能下生成佛的道理。
  3. 如果說未來法例如將來我們能成佛道是實有,那末我們便不須勤修戒定慧,現在已成就解脫善果了。又如果要稍作象徵性的努力修行便可證果,那麼這種解脫善果要觀待善業才能成熟,且非本來實有吧!試依頌二六二說明。
  4. 諸行無常是指諸法剎那生滅;而有部卻堅持說諸法的實體在未生之前已經存在;兩者是矛盾的。試依頌二六三說明。
  5. 何謂經量部?他們認為未來法實無,如虛空花、石女兒。聖天菩薩如何破斥經量部所指未來法實無?試依頌二六四說明。
  6. 頌二六五是聖天菩薩站在未來有果、無果的角度去破斥數論、有部和經量部的執著,試詳細說明。
  7. 賈曹杰在註解中如何批評數論、有部和經量部不善了知諸法為「有」和「見為非有」的差別?另外,對這三派強行發表自己的錯誤見解怎樣破斥?他又如何讚賞中觀善用二諦成立一切法義?能詳述否?
  8. 數論為了說服人們接受現象二十三諦歸攝「主物」,「神我」便能解脫,提出「一切東西可轉變成現在法;」並舉牛奶轉變成乳酪為喻。可惜他執牛奶、乳酪和轉變都是實有!聖天菩薩於是以頌二六六破斥其說。試言大略。


主辦機構:大圓滿佛教中心

佛學講座:《菩薩瑜伽行四百論》第五十四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