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瑜伽行四百論》(Bodhisattvayogacaryacatuhshatakatika)第59講

日期:2013年1月26日
聖天菩薩造論
月稱菩薩、賈曹杰註解
金剛上師卓格多傑 集解傳講



癸二 別釋

子一 希求解脫者不應修習邪宗

295 婆羅門所宗,多令行誑詐;

離繫外道法,多分順愚癡。

Brahmin practices are said mainly to be an outward show. The practices of Nirgranthas are said to be mainly stultifying.

婆羅門的修法主要是一場欺誑(觀眾)的表演;而離繫外道(耆那派)的修法顯得可笑兼又徒勞無功。

婆羅門主張祭祀萬能;又為了維護祭司階級(婆羅門)至上,與及吸引信眾,故只著重外表裝潢,不重教義內涵;所以他們祭祀儀式例如念咒、火供、祈福、懺罪等等,都不過是想獲得尊敬、報酬等名聞利養的表演而已。由此可見,追求解脫的人不應進行這些無意義的儀式。同樣,離繫外道相信透過折磨肉體的苦行可消除輪迴的業粒子而獲得解脫。他們的苦行包括拔除鬚髮、五火炙身(註釋305)等愚癡行為,追求解脫的人應該要完全避免這種修行。

質疑:要是婆羅門教、耆那教皆不能導引信眾解脫,為甚麼還有這麼多信徒?

子二 劣根於彼宗起恭敬的原因

296 恭敬婆羅門,為誦諸明故;

憫念離繫者,由自苦其身。

Brahmins are revered because they adopt the orthodox. Nirgranthas are pitied because they adopt the deluded.

尊敬婆羅門的人都喜歡沿襲採用吠陀祭祀諸天的儀式;憐憫耆那教的人則迷惑於外表苦逼自身的修行。

婆羅門主要是讓人通過祭祀儀式向諸天懺悔,藉此得到寛恕;所以愚人多數因接受傳統習俗而接受婆羅門,並跟隨他們學習念誦吠陀。事實上,這些愚人接受耆那教,並非出自理智的選擇,而是見到這些外道經常以五火炙身,又在雪山裸露形體諸等自苦的行為,生起憐憫的情緒而已。

子三 彼等宗非正法的原因

聖天菩薩解惑說:「愚者相信婆羅門教和耆那教都不是出於理性的選擇;再者,外道所傳播的,更加不是引導人得善果的教法。」

297 如苦業所感,不成為正法;

如是生非法,是世異熟故。

Suffering is a maturation and thus is not virtuous. Similarly, birth too is not virtuous, being a maturation of actions.

(耆那派提倡苦行,但)身體受到痛苦折磨,完全是惡業所招感;所以自苦其身(只是自討苦吃,)不算是(導人向善的)正法。而婆羅門投生社會高貴階層,只是過去世善業成熟,同樣不是導引別人向善的教法。

質疑:若果生而為高尚尊貴階級的婆羅門和甘於苦行的耆那教都不是導人向善的正法,那麼怎樣才是正法?

聖天菩薩解惑說:「以先修十善不害業為主的勝生安樂,後修空觀得到定善解脫的教法,這就是佛陀所宣說的正法。」

298 如來所說法,略言唯二種:

不害生人天,觀空證涅槃。

In brief Tathāgatas explain virtue as non-violence and emptiness as nirvāṇa — here there are only these two.

釋尊所說的教法,簡略總結而言只有兩種:即以不害(為首的十善法等勝生安樂因)而招感上生人天善趣;與及修空觀而(體證定善解脫)趣入涅槃。

所謂「不害」是指十善業道的慈善不殺生,「不害」不單代表十善業道,還標誌著招感安樂勝生的三十種福因。(註釋306)此外,學佛最終的導向,就是要我們「觀空證涅槃」,得到定善解脫。賈曹杰在《善解心要》說:「觀諸法自性空,是自性涅槃,又現證空性(法尊譯作真性),見諸苦畢竟不生;遠離客塵(adventitious stains法尊譯作新垢),離客塵的涅槃。」這裡所謂的涅槃,是指自性涅槃,並非指修行人透過斷除煩惱而證入滅諦的有餘依涅槃。自性涅槃指的是諸法自性空,本自清淨;無需經過修行,亦能遠離客塵。所以菩薩瑜伽士在見道(path of seeing)體證空性時,即是體證「自性涅槃」;而在修道位(path of meditation)斷盡煩惱時,便是體證有餘依涅槃(註釋307)。賈曹杰又引《六十頌正理論》頌十一說:「現法即涅槃,亦所作已辦。(註釋308)」所謂「現法涅槃」(immediate nirvāṇa)是說瑜伽士以現觀證得諸法空性,無生無滅;爾時他已立即證入涅槃;亦等同於聲聞聖者舍利弗(Śāriputra)證得有餘依涅槃時所說:「我生已盡,所作已辦。」的境界。(註釋309)在中觀聖人眼中,能現證空性,見諸法無生無滅的現法涅槃;是等同於聖者舍利弗證入的有餘依涅槃。換言之,大乘瑜伽士藉著大悲心、菩提心和無二慧,在初地見道時,福德已超過阿羅漢(註釋310);同時,在第六現前地時能現見諸法無生,祂已跟阿羅漢一樣,通達滅諦而證得有餘依涅槃。

質疑:如果「勝生安樂」和「定善解脫」是導人離苦得樂的教法,為何外道不對這個教法起恭敬心?

壬二 外道不敬信佛法的原因

解惑:他們不接受別的宗教,耽迷於自己習慣的宗教成見。

299 世人耽自宗,如愛本生地;

於能滅彼因,汝何能生欣?

But for all ordinary people, their own positions become as attractive as their birthplace. Why would you find attractive that which precludes it?

世人耽著自己宗見,就像貪愛自己出生地一樣,對於能摧破自宗邪見的佛法,怎會生起欣喜呢?

執著一己之見,是剛強難化的凡夫從無始生死以來已經習慣的事,就好像頑固的人大多對自己出生的家鄉貪愛不捨,就算到了最美好的他方國土,也難比得上故土,是一種偏執。何況佛法主張「不害」與「空性」,都能摧毀外道偏執的邪見,他們始終找不到任何理由對悟入佛法感到興趣呢!

聖天菩薩不放鬆,再說道:「情繫故土不忘本源,原是好情愫;但明智的人當看到自己家鄉發生災害,明智的人應即棄捨遠離,依止其他富饒吉祥的地方居住!同理,追求解脫的修行人應依止及悟入佛所說『勝生安樂』和『定善解脫』二法!」

辛三 教誨求解脫者須求善說

300 有智求勝德,亦愛他真理,

日輪於地上,有目皆共賭。

The intelligent who seek what is good adopt what is worthwhile even from others. Does the sun not belong to all on earth who have sight?

追求美好的聰明人會接受別人提出任何有價值的意見;太陽不是屬於世上所有具備視力的人嗎?

明智的人見到自己的原居地為他們帶來困境時,會攜同眷屬遷移到吉祥安樂的地方聚居繁衍。同理,追求至善的聰明人會放空自己,接受任何新的事物,哪怕是別人的說話和書籍;為的是要讓自己獲得「安樂勝生」和「定善解脫」。太陽毫無偏袒地照耀大地,帶來光明和溫暖;難道太陽不是屬於每個眾生的嗎?同樣,修行「安樂勝生」和「定善解脫」僅為所有眾生帶來利益,所以每一個人都應以感恩之心來修持。

總攝頌曰:

應具善說德相器,誰證性空離邊執,

斷三有道究竟際,善巧緣起自性空。

Become a proper vessel for good explanation and learned in the non-inherent existence of dependent arising, the final object of the path that severs worldly existe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which frees from attachment to extreme views.

成為善巧說法上師的理想法器弟子,嫻熟緣起無自性的教法;憑藉遠離二邊執見;斷盡欲、色、無色三界的煩惱,最終到達究竟佛位。

這便是《菩薩瑜伽行四百論》第十二品開示如何破見。

註釋

  1. 裸形外道喜歡在烈日之下曝曬;為加強苦楚,更會在身體前後左右堆火生熱,燒灼全身。
  2. 根據龍樹菩薩在《寶行王正論》所說,要上生人天善趣,過安樂穩勝的生活,便要積集以「不害」為首的三十種福因:十善、三應斷、三法行、六度、四攝和四修學。十善是慈善不殺生、高行不偷盜、貞潔不邪淫、正直不妄語、柔順不惡口、誠信不兩舌、尊重不綺語、知足不貪欲、忍辱不瞋恚和正智離邪見。三應斷是不飲酒、不以邪命方式謀生和不損惱別人。三法行是布施、以慈心對待一切眾生和供養受人尊敬的大德。六度是布持、持戒、忍辱、精進、靜慮和般若。四攝是布施、愛語、利行和同事。四修學是實語、樂施、寂靜和妙慧。
  3. 相當於密續所說佛有四身,其中佛法身(Dharmakāya)中的自性身(Svabhāvikakāya)是指具有兩個層次,所謂二清淨的究竟本性;首先是本來自性清淨身,亦即空性;後者是斷除煩惱後的清淨身(即滅諦)。
  4. 見《龍樹六論》頁五0七。
  5. 見Joseph Loizzo所譯《Nāgārjunaś Sixty Reasons with Chandrakīrtiś Commentary》頁一五七。
  6. 見《入中論講義》頁二十四頌八:「即住最初菩提心,較佛語生及獨覺,由福力勝極增長。」

應用思考問題

  1. 現今印度人仍多信婆羅門教和耆那教。雖則這兩種外道都不能導引信眾離苦得樂,但為甚麼還有這麼多人信奉?試依頌二九六說明。
  2. 聖天菩薩批評耆那教和婆羅門教是邪命邪見;發心想解脫的修行人不應盲從附和,試依頌二九五及頌二九七說明。
  3. 釋尊教弟子先修勝生安樂,後修定善解脫;前者以十善之「不害」為首;後者「觀空」現見諸法無生,證得涅槃。試依頌二九八大略說明。
  4. 一般來說,修空觀現見諸法無生,證得的是自性涅槃,所謂本來自性清淨,不生不滅的境界。但龍樹菩薩在《六十頌正理論》頌十一說:「現法即涅槃,亦所作已辦。」以空觀現見諸法無生,這時已與聲聞聖者舍利弗一樣,證得斷盡煩惱的有餘依涅槃。試比較自性涅槃和有餘依涅槃之不同。
  5. 密宗提出佛法身有自性身和智慧身兩種。前者由二種清淨而成佛身,本來自性清淨和斷盡客塵垢染而清淨得來。其實密續已巧妙地結合自性涅槃和有餘依涅槃;換言之,是善巧地結合了大乘的空性和小乘的滅諦。試評述佛法身中自性身的說法。
  6. 凡人總皆喜愛因循故習,不思進取。鄉土情濃,但天氣變異,耕地流失,本居地變成荒漠;聰明人就會率領家眷遷移到有利環境生活居住。同理,聖天菩薩呼籲追求解脫的修行人,應該放空自己成見;既然外道的教法不能導引自己解脫,好應改變策畧,追隨佛所說「安樂勝生」和「定善解脫」去修學。試依頌二九九及三00說明。


主辦機構:大圓滿佛教中心

佛學講座:《菩薩瑜伽行四百論》第五十九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