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瑜伽行四百論》(Bodhisattvayogacaryacatuhshatakatika)第67講

日期:2013年10月26日
聖天菩薩造論
月稱菩薩、賈曹杰註解
金剛上師卓格多傑 集解傳講



子四 破火極微為實有火

質疑:雖然地、水、風三種極微中沒有火;但火極微就明顯有火,所以能燒的火是實有存在。

解惑:火極微中若只有能燒的火,沒有所燒的薪柴,那麼火燒些甚麼?

343 若火微無薪,應離薪有火;

If the particle has no fuel, fire without fuel exists.

如果火極微中沒有薪柴,(而薪柴是生起火的原因,)即是說火不靠薪柴而自行燃燒;(便犯了無因而有火的過失。)

火微有薪者,則無一極微。

If even it has fuel, a single-natured particle does not exist.

如果火極微中具有薪柴成分;(依極微定義,)那麼極微再不是單一體。(極微,包括火極微則不是自性存在。)

到此,聖天菩薩提出諸法離一多因(註釋342),所以是非實有的主張。

癸三 觀察一與多而破

子一 由離一及多的因破有為法實有

344 審觀諸法時,無一體實有;

無體既非有,多體亦應無。

When different things are examined, none of them have singleness. Because there is no singleness, there is no plurality either.

當仔細審察諸法時,任何東西其實都不能以單一實體自性存在;既然沒有實有的單一體,諸法亦不能以眾多體而自性存在。

賈曹杰在這裡成立論式說:「內外諸法皆非實有,離實有的一與多故,猶如影像。」(註釋343)這一句論式分別引用龍樹菩薩的《六十正理論》:「聖者於諸法,智見如影像;於彼色等境,不墮事泥中。」(註釋344)與及寂護菩薩(725-788)《中觀莊嚴論》頌一:「自他所說法,此等真實中,離一及多故,無性如影像。」而寫成因明論式。執五蘊為我的實有宗,執靈魂為我的外道;如果依真實義分析,事物是離開一與多的自性;就如鏡中影一樣,顯而不實。

賈曹杰又引瓶為例,瓶是由支分聚成,而支分再由更細的支分依緣而成;如此層層分析到最後,我們找不到實有的一體法。再者,「多」由「一」組成;離開「一」沒有「多」;沒有實有的「一」,自然亦沒有實有的「多」。聖天菩薩補充說:「不單內道有這些過失,外道如勝論亦犯此謬誤。」

子二 示他宗亦有此過

345 若法更無餘,汝謂為一體;

諸法皆三性,故一體為無。

Though they assert that where there are none of those things that is singleness, singleness does not exist, since everything is threefold.

你們(勝論派)認為任何法離地等極微再沒有其他實體(句義);於是便說地等極微為一體常法。但另一方面又(提出「同句」,)說諸法皆有(實、德、業)三性;(根據離一多因,)因此實有的一體不能成立。

勝論派提出實體有九種,所謂地、水、火、風、空、時、方、我、意;於是成立「實句義」,認為這實句義是一體常法。同時又提出「同句義」(Sāmānya),包含了大有、普遍的意思,能使諸法中例如地極微一一實、一一德、一一業皆得以存在。如果以諸法皆離一多因觀察,地極微如具三性,便不是實有的一體法;一體不能成立,多體亦無法成立。

癸四 由破四邊的理例破其餘

346 有非有俱非,一非一雙泯;

隨次應配屬,智者達非真。

The approach of existence, non-existence, both existence and non-existence, and neither, should always be applied by those with mastery to oneness and so forth.

對有、非有、亦有亦非有(俱)、非有非非有(非);以一非一雙皆泯滅(離一多因)的道理,隨著四邊(不同程度)一一辯破;智者就是這樣通達四邊皆非的道理。

「一非一雙泯」;「一」是實有;「非一」即多;「雙」有兩層意思:亦一亦多、非一非多。「一」、「非一」、「雙」就是四邊;或稱為四句(catuskotīka)。這種辯證方式是佛陀為了漸次提升眾生克服二元分別概念限制的一種思辨方法。「一非一雙泯」,其實即是「泯一非一雙」;是中觀瑜伽士完全否定自性存在而展示空性的方法,又叫四句否定。早期中觀例如龍樹菩薩的《中論》〈觀法品〉頌八,就是以四邊說明世俗諦虛妄的分別程度:「一切實非實,亦實亦非實,非實非非實,是名諸佛法。」這裡的佛法是指世俗諦;是龍樹菩薩以漸進式次第引導修行人拓闊思想層面的方法;稱之為四句;實質涵括了世俗知識的所有層面。而祂真正希望修行人通過「一非一雙泯」,所謂四句否定,由頓悟開顯出現,所謂「智者達非真」的境界。誠如《中論》〈觀因緣品〉頌一:「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諸法無生就是勝義諦。(註釋345)在聖天菩薩的年代,印度宗教在因果問題上出現很多斷邊,例如數論提出因果一體,種子即苗芽的有邊邪見;遭中觀以離一因破斥。經量部執因果異體,墮入苗芽與種子無關的無邊,中觀則以離多因破斥之。裸形外道提出因中亦有果亦無果;中觀就以泯滅「雙」破斥之。還有犢子部提出不可說,便是墮入非有非無的雙非邊執,中觀即以泯滅「雙非」而破斥之。這時,聖天菩薩要求修行人要對這四種邊見,次第分類分別破斥。「隨次應配屬」,四句破斥後,真理便顯現。

辛二 妄執諸法為常為實有錯亂因

質疑:如果諸法無自性,一般人不會接受。因為凡夫皆認為一切東西都是實有。為甚麼凡夫會對一切東西生起實有的執著呢?

347 於相續假法,惡見謂真常;

積集假法中,邪執言實有。

When the continuum is misapprehended, things are said to be permanent. Similarly when composites are misapprehended, things are said to be exist.

對相續假立的東西,愚夫以惡見故說為真常;同樣,在積集假法中,愚夫因邪執而說為實有。

一般人以為時間是實有,當時間結合起來,就使到一切事物具有過去、現在和未來。但事實上,時間只是人類意識虛構出來,例如事物消失假立為過去,事物進行假立為現在;事物未發生但預計會發生稱為未來。就好像龍樹菩薩說:「因物故有時,離物何有時?」(註釋346)農夫播種,植物在發芽時稱為春天,長莖稱為夏天,結果稱為秋天,凋謝稱為冬天。事實上,四季都是依農作物生滅而施設出來,何來實有的四季?這是在「相續假法」中執實有。

同樣,由眾多支分而形成一合相,對一合相例如樹林、軍隊或車執為實有。這是在「積集假法」中執實有。

辛三 略示成立無實有之理

質疑:如果說諸法不是實有;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無所見,應甚麼都看不到,但這與事實不符。

解惑:我們沒有說諸法不存在。

質疑:既然你沒有說諸法不存在,即是說諸法實有。

解惑:不是,我們只承認諸法緣起。

質疑:諸法緣起是甚麼意思?

解惑:諸法因為從眾緣而生成,所以不能自主而存在。

348 若有從緣生,彼即無自在;

此皆無自在,是故我非有!

Anything that is dependent arising, is not independent. All that are not independent, therefore there is no self.

一切東西都是依緣相待而存在!不能自主地單獨存在。由於諸法不能自主地存在,所以人我、法我皆非實有。

賈曹杰進一步解釋諸法緣起義說:「(諸法)如幻、如陽熖。自性空而有生果的功能,這就是緣起義。」本來沒有,但眾生因無明障蔽而眼前有一件東西出現,這就是諸法緣起義。

質疑:我們也承認果非自性生,這與你所說有何分別?

解惑:你們認為實因生實果,並有實自性的東西生起;我們則認為因與果彼此相待均無自性,所以你們不了解緣起法是觀待的意義。(註釋347)

辛四 明修行人需要通達無實有的道理

壬一 聖者不見緣起實有

質疑:你是否說實有的因和緣,都不能生實有的果?

解惑:我們否認有自性的因果;只承認有觀待的因果。

349 諸法若無果,皆無有和合;

為果而和合,聖見彼無合。

Things do not assemble, unless there is an effect. Aggregation for an effect is not included for the exalted.

眾因緣生的果法,必不能有自性,因緣和合亦不能實有。凡夫見因緣和合而生果;在聖人的境界中根本不存在。

在世俗中見有生滅的事件發生;例如某陶匠以泥團製成瓶,但聖人則以無漏智觀察,所謂因緣和合生瓶唯是世俗名言;要言之,都是眾人以迷亂心、心所分別才安立這「有瓶生起」的名稱。事實上,諸法無生亦無滅。

壬二 由通達空故解脫生死

350 識為諸有種,境是識所行;

見境無我時,諸有種皆滅。

The awareness that is the seed of existence, has objects as its sphere of activity. When selflessness is seen in objects, the seed of existence is destroyed.

心識是輪迴三有的種子,而色、聲等境是心識活動範圍,如果證見諸境無我時,所有輪迴種子皆當息滅。

情器世間種種差別,皆由眾生的無明和業招感而來,而惑業復由心識安立起來。正如《寶積經》說:「隨有情業力,應時起黑山;如地獄天宮,有劍林寶樹!」由於眾生的業力,漆黑的山岩經年累月而形成;正如天堂有如意樹,地獄有劍葉林。眾生及器世間無一不由共及不共業所生。而這些惑業都由眾生心識積聚而來。誠如月稱菩薩說:「有情世間器世間,種種差別由心立;經說眾生從業生,心已斷者業非有。」(註釋348)心識現起三有虛妄境相,然這些境相又是心識活動的範圍;如果在這如幻術所化的器世界中執實,則會相縛,因為煩惱縛而輪迴;如果見諸境皆無自性;並數數修習這種「人無我」、「法無我」的道理時,三有的種子便皆息滅從而證得解脫。賈曹杰在註解中說:由於聲聞、緣覺、羅漢和八地菩薩永斷實執,所以祂們輪迴三有的種子皆永息滅。

總攝頌曰:

善得瑕滿身士夫,隨順龍猛師徒行;

通達空即緣起義,成辦此義誰不勤?

All who have gained a free and fortunate human body, following the reasoning of Nāgārjuna and his son, should understand emptiness to mean dependent arising. Who would not make effort to achieve this end?

已獲暇滿人身,並能依止龍樹菩薩中觀學派修行,皆了知緣起即自性空;有誰會不竭力獲致這境界呢?

第十四品破邊執品在此完結。

註釋

  1. 如果諸法實有,不外乎有兩種情況出現,不是「一體」就是「多體」;但中觀否定諸法實有,所以先破一,再破多;這就是「離一多因」。正如《金剛經》中破執五蘊為我的一合相,然後五蘊如色法心法亦不實有。
  2. 這論式主要包括「有法」、「所立法」和原因。這裡內外諸法是有法,「非實有」是所立法。
  3. 《六十正理論》頌五十五。
  4. 月稱菩薩在《入中論》〈現前地品〉頌一六三引龍樹菩薩《中論》〈觀如來品〉說明,無論就時間、空間方面,以四句否定的辯證,方能體會「寂靜相」,又提到龍樹菩薩在《中論》中往往用四句否定,亦即聖天菩薩在這裡所說,用「一、非一、雙;泯」來克服概念分別的限制,頓悟無生境界。見拙作《入中論講義》頁四九七及頁五0一註七。
  5. 見《中論》〈觀時品〉頌六。
  6. 根據龍樹菩薩在《寶行王正論》〈安樂解脫品〉頌四十八說:「若此有彼有,譬如長及短;由此生彼生,譬如燈與光。」佛教不承認有自性的因果,但承認有互相觀待的因果。
  7. 見《入中論》〈現前地品〉頌八十九。

應用思考問題

  1. 為了破斥火極微實有,而且能有生火的作用,聖天菩薩用了兩難法。祂設問火極微中含有薪柴嗎?一般人都知道,薪柴體積比極微大,火極微應不含薪柴,可是問題立即出來了:如果火極微不含薪柴,究竟是靠燃燒甚麼來生起火呢?如果說火極微不靠薪柴就有火生起,那麼瓶也有火極微,瓶豈不是整日有火嗎?如果答火極微中有薪柴的話,根據極微的定義,極微是最基本的粒子,不可能有其他成份;所以說火極微中有薪柴亦不合理。由此可見,火極微沒有能生火的自性。你能引頌三四三說明這火極微無生火自性的道理嗎?
  2. 中觀學派破諸法實有,常用「離一多因」;就好像寂護大師(725-788)在《中觀莊嚴論》第一頌也是用這種破實有的方法。你能引其偈頌及頌三四四說明諸法不能以一體或多體而自性成立的道理嗎?
  3. 〈破邊執品〉中,聖天菩薩用「離一多因」來破諸法實有,其中不止破經量部,亦有破勝論者。試依頌三四四及三四五說明。
  4. 聖天菩薩所說的「一非一雙泯」即是「四句否定」,是中觀用來尅制概念分別,頓入空性的方法;《中論》和《入中論》也常常運用。試溫習《入中論》〈現前地品〉,及《中論》〈觀如來品〉和〈觀因緣品〉;並參考本論頌三四六,說明這種辯證法的特色和功用。
  5. 四句指四種世俗的思想層面;數論、經量部、裸形外道和犢子部在探索真理本體時如瞎子摸象,在四句中各執一種邊見,一如中觀聖人提出:「隨次應配屬,智者達非真。」將這些學派的學說整理分類,漸次了解當中的概念分別與及思想層面的限制,最後以四句否定泯除遮破,了解它們的「非真」,便頓悟入「寂滅相」,所謂空性。你能依頌三四六分別說明嗎?
  6. 聖天菩薩認為凡夫將名言假法執為實有,這是導致凡夫產生錯誤見解的原因。衪將時間稱為「相續假法」;一合相稱為「積聚假法」。請依頌三四七說明凡夫於「相續假法」、「積聚假法」執為實有,是導致錯謬世見的原因。
  7. 賈曹杰在註解頌三四七時批評法稱論師(西元六世紀末至七世紀初)的《因明七論》及其追隨者隨理行經部宗說:「所以現見有很多人,不知諸法是依因緣建立的積集相續;縱然隨行七部量論,也不出乎外道行。」認為他們不明「相續假法」和「積聚假法」,所以跟隨外道執諸法實有的見解。但賈曹杰及後來的格魯派學者,卻依法稱論師《因明七論》建立了知識論(量論),你認為這是甚麼原因?(格魯派將經量部的量論稱小理路,與瑜伽行派的中理路及中觀學派的大理路在價值上有明顯高低上的差別。)
  8. 佛在《般若經》以無漏智觀一切眾緣和合之法,如幻如化,非有自性,並以九喻喻之:「諸和合所為,如星、翳、燈、幻、露、泡、夢、電、雲,應作如是觀。」聖天菩薩在頌三四九亦云聖人不見緣起實有;並依論頌說明。
  9. 大成就者薩 哈(八世紀)說:「唯心乃為諸法之種子,由彼現起輪迴及涅槃。」花教瑜伽士得奢摩他後,就要內觀心性。首先要知心創造了這個世界,好壞苦樂都由心所創造;(萬法唯心顯。)其次要了解外境只是心的顯現,世間就好像魔術師變現的幻術一樣(心顯現如幻);最後了知諸法緣起觀待,當中並無不變的自性存在。花教內觀心性與聖天菩薩在頌三五0說:「見境無我時,諸有種皆滅。」目標大致相同。試比較頌三五0和花教內觀心性,說明兩者在通達諸法人無我、法無我的方法有何不同。


主辦機構:大圓滿佛教中心

佛學講座:《菩薩瑜伽行四百論》第六十七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