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瑜伽行四百論》(Bodhisattvayogacaryacatuhshatakatika)第72講
日期:2014年4月26日
聖天菩薩造論
月稱菩薩、賈曹杰註解
金剛上師卓格多傑 集解傳講
丁二 明造諸品的宗旨和遠離餘諍抉擇師長及弟子的修法
戊一 標品名
示修《菩薩瑜伽行四百論釋善解心要論》教誡弟子品第十六
戊二 正釋品文
己一 略明造論的所為
376 由少因緣故,疑空謂不空;
依前諸品中,理教應重遣。
For various reasons, that which is empty appears nonetheless as if not
empty. These are refuted individually by all the chapters.
由於各種原因,執著自性空的諸法為不空。應依前面十五品所述的道理,認真加以遣除。
聖天菩薩開宗明義說:造《菩薩瑜伽行四百論》的目的,是教導眾生斷除無明,去除我執;得到解脫。修行人如果不能通達空性,便不會欣樂一切智和解脫;更何況是若然仍對「我」有執著的話,那麼聽到甚深空性教法時,便會心生怖畏。所以聖天菩薩強調;應先令弟子身心成熟,然後再讓他們聽聞空性教法。例如先讓他們對治四種顛倒,透過禪觀一個令人反感污穢不堪的藍樽,從而明白到凡夫不淨計淨的顛倒。又例如禪觀草尖上的朝露,讓他明白內外事物無常迅至。又例如禪觀以餌誘捕魚穫,從而明白到苦計為樂的迷謬。最後舉出如夢境中有種種我、我所的出現,其實夢中何曾有實我。當弟子嫻熟四念處,便有足夠能力聽聞接受空性教法。(註釋359)
己二 斷除敵論餘諍
庚一 遣除破空性的理
辛一 空性宗不能破
壬一 正明
質疑:你寫《菩薩瑜伽行四百論》既然是為了說諸法皆空,但事實上,你有能說諸法皆空的言辭、所說諸法皆空的義理和說者聖天這人;這剛好反證諸法皆空的道理不是真確。(註釋360)
377 「能所說若有,空理則為無!」
“When the author and subject also exist, it is incorrect to call them
empty.”
「既然你寫此論有能說、所說和說者存在,那麼諸法皆自性空的義理便不能成立。」
解惑:諸法都是依因緣而假立的名言;所謂能說、所說和說者都是為了隨順世俗而安立的名言;三者就如夢如幻如陽焰般毫不真實,亦無自性。而建立這三事的唯一原因,是希望藉此三事通達勝義諦;就好像以指指月之譬喻,佛陀希望大家能夠明白真實,才隨順世俗以名言表達出來。
諸法假緣成,故三事非有!
Also with regard to these three, whatever arises in dependence does not
exist.
諸法都是藉著因緣而假立,故能說、所說和說者三事非有自性。
壬二 以相同義而破
質疑:如果說諸法皆空,眼前一切東西應如同驢角(驢本無角)般子虛烏有。但事實上,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有能見的根識和實有可見的外境,所以諸法是實有。
378 若唯說空過,不空義即成;
不空過已明,空義應先立。
If through flaws concerning emptiness, things were established as not
empty, why would emptiness not be established through flaws concerning lack
of emptiness?
如果找到空性學說的過失,就說諸法不空的話;我們早已亦說明了不空的過失,那麼理應先成立空性學說才對。
解惑:如果你認為找到空性學說的過失,就等於諸法實有能夠無誤成立的話;那麼我在前面陳述了很多有關諸法實有的過失,那麼空性學說便應先被確認。
辛二 不空宗不能成立
壬一 正明
379 諸欲壞他宗,必應成己義,
何樂談他失,而無立己宗?
In refuting the thesis of others, and in proving your own thesis, if on the
one hand you like to disprove, why do you not like to prove?
如果要破斥別宗的見解,就必須先成立自宗的宗義。你們為何只樂於談論別宗的過失,而從沒有成立自宗的宗義呢?
反對者反駁聖天菩薩說:「我很同意你提出的辯論方式;但你要駁倒我,也得先提出自己的宗義。你們空宗只指出諸法皆空,既然一切東西無自性,其中亦應包括你們所提出『諸法無自性』的宗義。」
聖天菩薩有恆耐煩說:「你要推翻諸法皆無自性的道理,應先成立諸法實有的教證。換言之,你要先舉證出諸法實有的能立因,第二是要舉證說明『諸法皆空』為何不能成立。但到目前為止,我只看到『諸法實有』不能成立;而『諸法無自性空』卻在世俗經驗、佛陀聖人等言教中成立『能立因』。」
壬二 破彼斷過
聖天菩薩不放鬆再破斥說:
380 若觀察即無,彼不成為宗!
則一性等三,亦皆非宗義。
When thoroughly investigated the non-existent is not a thesis, then all
three, such as oneness, also are not theses.
如果說(以空觀觀察)諸法無自性不能成立,(那麼依前頌三四六所指的諸法「離一多因」,)你們所說的一、異、非一非異這三種實有,亦不能成立。
前文解說過,如果諸法實有的話,則這實有不離一體、異體、非一非異體的方式而存在。但在第十四章〈破邊執品〉頌三四四至三四六中,聖天菩薩分別破斥過當時印度各宗派執著諸法實有三個形式:數論提出因果一體,種子即苗芽的有邊,聖天菩薩以離「一」因破斥;小乘經量部執因果異體,墮入苗芽與種子無關的無邊,中觀以離「多」因破斥;祼形外道提出因中亦有果亦無果;聖天菩薩以泯滅「雙」破斥之。還有犢子部提出的不可說,便是墮入非有非無的雙非邊執,中觀即以泯滅「雙非」而破斥之。(註釋361)所以聖天菩薩強調:如果諸法無自性不能成立;諸法實有的說法更加不能成立。
註釋
-
就好像古時印度有一位賢臣計劃逐步發放皇后的死訊,目的是想皇帝安心在國外繼續打仗。古印度有一位皇帝要征討鄰國;吩咐賢臣照顧皇后;豈料皇后得了急病死去。賢臣就派人先向皇帝稟告皇后額頭生瘡癰。不久,再說皇后的面生滿了瘡癰;正設法醫治。如是每次報告情況都比上一次病情嚴重!皇帝起初也盼望妻子早沾勿藥,但後來才知皇后其實藥石罔效。當臣子最後向他告之皇后的死訊,皇帝終也坦然接受;內心反而希望妻子安樂離世,免再受病魔痛苦的折磨。
-
這些反對者應指二乘修行人,他們屬中等根器,已能透過蘊、處、界等證悟人無我;缺點在於妄執能取、所取之法為實有。佛在《三百頌般若》一方面對這些實有宗執諸法實有斥之為「法想」,同時亦貶斥那些撥空性為甚麼都沒有的為「非法想」。而聖天菩薩就提出「後遮一切見」,以「空性」非空、非不空的道理,要二乘人放棄對諸法實有的執著,同時更要了知空性雖不可說,但亦可於不可說處藉言說而理解;佛陀雖無法捧出「空性」給大家看,但亦可以藉言說形容給大家了解,就好像「智者得因指而見月」一樣。
-
見拙作《菩薩瑜伽行四百論》講義頌三四六的解釋。
應用思考問題
-
前十五品中,聖天菩薩已分別在前八品說明菩薩瑜伽士在世俗中如何修行;與及在第九品至第十五品如何依勝義諦抉擇諸法無自性的道理。到此,聖天菩薩總結以前破斥執著諸法實有成立無自性空的宗義,教誡菩薩瑜伽士在止觀時如何修空觀。試綜合〈教誡弟子品〉說明聖天菩薩如何總結前十五品的重點來成立諸法空義。
-
聖天菩薩在頌三七六強調,為了讓瑜伽士明白真正的空性學說,他們應先嫻熟四念處的道理。你能夠溫習《菩薩瑜伽行四百論》前四品,然後說明四念處與空性學說的關係嗎?
-
實有宗質疑聖天菩薩造《菩薩瑜伽行四百論》實有能說、所說和說者三事;由此反證「諸法無自性空」的說法不妥,聖天菩薩如何反駁?試依頌三七七和三七八說明。
-
聖天菩薩認為成立宗義者必具兩種條件:第一是成立自宗的能立因;第二是找出並確切指出反對者所持的論點失當。聖天菩薩質疑實有宗既不能成立自宗宗義,又不能找出並駁倒空性學的理據;所以實有宗提出諸法實有是不能成立的。試依頌三七九說明。
-
聖天菩薩強調實有宗如果說諸法無自性不能成立,那麼「諸法實有」更加不能成立。祂先援引在〈破邊執品〉頌三四六所說:「有、非有、俱、非;一、非一雙泯;隨次應配屬,智者達非真。」破斥種種「諸法實有論」;並在頌三八0重申:「則一性等三,亦皆非宗義。」試重溫〈破邊執品〉頌三四四至三四六;與及《中觀莊嚴論》頌一,解釋諸法實有的說法不能成立的原因。
主辦機構:大圓滿佛教中心
佛學講座:《菩薩瑜伽行四百論》第七十二講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