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瑜伽行四百論》(Bodhisattvayogacaryacatuhshatakatika)第75講

日期:2014年7月19日
聖天菩薩造論
月稱菩薩、賈曹杰註解
金剛上師卓格多傑 集解傳講



庚四 破成立畢竟無宗

辛一 破由遮諸法實有即成立畢竟無

反對者質疑:「你有沒有想過反對諸法實有的後果?例如道德虛無論者就會說:『既然諸法實無,因果輪迴都是沒有的,做好事沒有樂報,做壞事亦沒有苦報!』難道你們想佛教變成道德虛無論?」

聖天菩薩平心靜氣地說:「你的指責未免太嚴厲了。執著諸法實有和諸法實無同樣都是邊執見,前者墮在有邊,後者墮在無邊;中觀主張的『諸法皆無自性』,意思是除去虛妄迷執,不墮入無邊。」

394 謗諸法為無,可墮於無見;

唯蠲諸妄執,如何說墮無?

If things are non-existent because things all do not exist, in that case it is incorrect that all theses concern the non-existence of things.

若諸法本來實有而謗說成諸法為無的話,便墮在斷見;可是中觀只是為了破除執著諸法實有,這怎算是墮在斷見呢?

打從龍樹菩薩開始,就有人誤解中觀持斷見,亦即現代人所謂的虛無主義。但事實上,若仔細分析就清楚知道,中觀雖提到諸法無自性,但同時強調諸法依緣而生起。目的只是要人離開「常」,同時亦希望人離開「斷」。龍樹菩薩這樣說:「定有則著常,定無則著斷,是故有智者,不應著有無。」(註釋375)所謂中觀,就是不偏於常見或斷見,既然諸法依緣起,故非實無;諸法無自性,故非實有。不執實有亦不執實無。而虛無主義是主張「先有而今無,是則為斷滅。」(註釋376)如果諸法本來實有卻強說成一無所有,這就是虛無主義。中觀主張「諸法緣起無自性」,是認為諸法依緣而生起,所以完全不屬於虛無的講法;所以有點理智的人,是不會將中觀打成虛無主義的斷見。

辛二 由諸法無實體便執無實體為有自性也不合理

質疑:如果你說諸法皆無自性是真實的話,那麼「無自性」亦應成實有。

解惑:「諸法無自性」只是名言,是要觀待去除世人執著「諸法實有」而安立。由於「諸法無自性」只是世間名言,你說它在本體上實有或實無都無意義,正如石女兒根本沒有實體存在過,你偏要說石女兒仍在生或已死去,根本毫無意義。

395 由無有性故,無性亦非有,

有性既非有,無性依何立?

Since a thing does not exist, a non-thing cannot exist. Without a thing’s existence, how can a non-thing be established?

由於事物無實有性,所以實無性亦不是實有。有自性的東西既然非有,無自性的東西依賴甚麼而成立自性呢?

庚五 破由有空性的因喻則不應成立空

辛一 明由有因故即是實有則有大過

反對者駁不倒諸法皆空,因而強將「空」說成實有。一則可以成立世上至少有一件叫「空」的東西是實有;二則成立諸法皆空的話,必定要有因,再由因立宗。但這個能立的因必須是實有,才可成立「空」;這樣,中觀提出「諸法無自性」的宗和成立宗的因都是實有;而且諸法空性不是空,而是實有。

聖天菩薩搖頭說:「你們根本不明白宗和因非一非異的關係,以為因是實有,所以宗必是實有。」

396 「有因證法空,法空應不立。」

宗因無異故,因體實為無。

If things are not empty because they are empty by virtue of reasons, the thesis would not be distinct from the reasons, and thus the reasons would not exist.

(你說:)由於成立「諸法空性」的因是實有,因而說「諸法空性」不能成立;(但事實上,)宗和因不是兩件各有自性的東西;所以因不是實有。

如果宗和因各有自性,那麼無論它們是一是異,都不能成立。如果兩者是一體,能立因即是所立宗,自身不能證成自身。若果它們是互不相涉的異體,異體的因不可成立宗,否則便會出現火能成立黑暗,瓶能成立柱等等過失。

辛二 明由有喻故即不能成立空義有大過失

質疑:你們常以諸法如陽燄、幻術來譬喻自性空;而這些譬喻於外境都能獨立存在,我們亦見過;所以諸法自性空亦如陽燄、幻術般實有。

解惑:就好像「宗」和「因」不能有自性一樣,「因」和「喻」若各有自性,無論它們是一或異,都會出現矛盾。

397 謂空喻別有,例諸法非空;

唯有喻應成,內我同烏黑。

If things are not empty because there are analogies for emptiness, can one say, “just like the crow, so too the self is black”?

如果說用來譬喻空性的東西能獨立實有地存在,所以說空性非空(而是實有!);依這樣的說法,(外道所謂)內我亦應如烏鴉一樣是黑色。

如果空性與譬喻各有自性,而且又是一體的話,那麼空性即是陽燄、幻術;這時譬喻不成譬喻了。如果空性與譬喻各有異體,互不相涉;那麼巴士可以是空性,蘋果也可以是空性;而我們亦可以說外道的內我就是黑烏鴉一樣的不吉祥。

到此,反對者拿中觀沒辦法;於是說:「既然因、喻都不能實有,你撰寫近四百偈頌的論典,其目的只是破除實有;但你有否想過這樣做會使許多努力積福的人,希望享受樂果的夢想幻滅?」

解惑:我寫四百論的目的是希望世人透過了解諸法真實義──空性;從而獲得智慧和解脫。(註釋377)

庚六 明開示空性的所為

398 若法本性有,見空有何德?

虛妄分別縛,證空見能除。

If things exist inherently, what good is it to perceive emptiness? Perception by way of conceptions binds this is refuted here.

如果諸法真的實有,那麼修習空觀有甚麼功德?有情凡夫被虛妄的實執分別所縛,只有體證空性才可以將之滅除。

宗大師解釋甚麼是虛妄分別說:「此說於非真實有,增益為真實有。」凡夫因執著諸法實有,易受到分別的困擾束縛,所以中觀聖人無論龍樹菩薩、聖天菩薩一貫宗旨,就是教導凡夫破除一切虛妄分別。誠如月稱菩薩在《入中論》〈現前地〉頌一一七說:「異生皆被分別縛,能滅分別即解脫;智者說滅諸分別,即是觀察所得果。」凡夫受到自己的虛妄分別束縛,瑜伽行者脫離概念分別而得解脫;智者更說出如何逆轉虛妄分別。這就是《中論》、《四百論》以正理觀察後作出透徹分析的結果。

庚七 明有無二過之執都是顛倒

最後,聖天菩薩指出,若果有人提出一法實有而另一法實無,無論在勝義諦抑或世俗諦都說不通,是顛倒見。這頌成為中觀應成派解釋佛說甚深經典的要訣,誠如月稱菩薩說:「《般若經》中佛俱遮,彼等《對法》俱說有。」(註釋378)以勝義理論抉譯勝義實相時,應平等地遮除一切,六根六塵、世俗勝義、有為無為、自性他性等諸法俱皆遮遣,而抉擇世俗時應平等予以確立地位。例如後來唯識認為世俗中識有境無,正正便是不解經義的表現。

399 說一有一無,非真亦非俗;

是故不能說,此有彼非有。

To say one exists and the other does not is neither reality nor the conventional. Therefore it cannot be said that this exists but that does not.

說一法有而另一法無者,非勝義諦亦非世俗諦;因此不能宣說,此是實有而彼是非有。

賈曹杰引唯識提出的「識有境無」為例來說明「一無一有」不是真理。「因為一有一無既非是勝義中有,也不是勝義諦。一有一無亦非是世俗,因為彼識境二既是名言中有,也是世俗諦。」(註釋379)說識有境無不是勝義諦;因勝義諦非心所行境,此中沒有「有無」的分別戲論。「識有境無」亦非世俗諦,因心識和外境都是世俗人所共許。

庚八 明無理由能破離邊

質疑:現在我雖然無法駁倒「諸法無自性」這論點,但日後必定有人能破斥並指出中觀的過失!

解惑:如果我們所持的是錯謬的論點,遲早一定會被推翻!但我們所宣說的是佛陀正法,諸法實相。你們的希望一定落空!

400 有非有俱非,諸宗皆寂滅;

於中欲興難,畢竟不能申!

Against one who holds no thesis that things exist, do not, or do and do not exist, counter-arguments cannot be raised no matter how long one tries.

有、非有、亦有亦非有、非有非非有;持這些邊執的宗派皆在中觀宗前寂滅;所以對於中觀宗欲興問難,總也無法申辯成功。

由於中觀所宣說的是實相正理,遠離四邊戲論,穩如金剛山王;任何宗派也難以摧破中觀正理!事實上,要破斥中觀,就好像在虛空繪圖,或是以鐵槌奮擊虛空,令其痛楚一樣困難。最後,根據唐玄奘(620-664)所譯《大乘廣百論釋論》卷第十的記錄,聖天菩薩在造論既周,重敍摧邪,很自豪地說:「我在為燎邪宗火,沃以如來正教酥,又扇因明廣大風,誰敢如蛾投猛焰!」

總攝頌曰:

日光能破諸黑暗,黑暗不能壞日光;

正見能破諸邊執,難彼機會悉遠離!

The sun’s light dispels all darkness, darkness has no power to destroy the sun’s light, the correct view destroys all extreme conceptions, banishing say opportunity for controversy.

日光能驅散黑暗,但黑暗卻沒有壞滅日光的能力。正見能斷除一切邊見,能駁倒正見的機會恐怕很微。

甲四 論末義

乙一 由何阿闍黎作

此《菩薩瑜伽行四百論》是大宗師聖天菩薩所造。阿闇黎月稱作疏。阿闇黎法民(註釋380)於前八品每一頌加譬喻,後經賈曹杰刪繁從畧。

乙二 由何譯師翻譯

由喀什米爾(古稱迦濕彌羅國Kaśhmiri)阿努巴瑪哈寶拿(無比大城Anupamahapura)的薩乍納(Sajjana又譯作蘇馬紮拿)與西藏大譯師巴操尼瑪札(日稱Patsap Nyima Drak 1055-?)將此論由梵文譯成藏文。法尊法師(1902-1980)參攷了唐玄奘法師(600-664)的《大乘廣百論》由藏文譯成中文。

而我是依《菩薩瑜伽行四百論釋善解心要論》和由Geshe Sonam Rinchen和Ruth Sonam寫的“Yogic Deeds of Bodhisattvas Gyel-tsap on Āryadeva’s Four Hundred”傳講並輯錄成文。而《善解心要論》是賈曹杰(Gyel-tsap Darmarinchen 1364-1432)傳承了仁達瓦(Rendawa 1349-1412)和宗喀巴(Dzongkaba 1357-1417)對此論的口頭解釋而寫成。我由二零零五年十月三十日至二零一四年七月十九日,分七十五次傳講本論;功德圓滿。善根迴向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同證菩提!

註釋

  1. 見《中論》〈觀有無品〉頌十。
  2. 見《中論》〈觀有無品〉頌十一。
  3. 誠如護法論師在《大乘廣百論釋論》卷第十總結聖天菩薩造論目的時說:「諸有大心發弘誓者,欲窮來際利樂有情;應正斷除妄見塵垢,應妙悟入善逝真空。」
  4. 《入中論》〈現前地〉頌九十二。
  5. 見《菩薩瑜伽行四百論善解心要論》頌三九九的註解。
  6. 阿闇黎法民(Master Dharmadāsa):據多羅那他《印度佛教史》說,他出生於繃加拿(Baṅgala 32°I’N 75°36’E),是無著菩薩和世親菩薩的弟子,曾於多處建立聖文殊道場,並曾計劃為《瑜伽師地論》作注釋。

應用思考問題

  1. 有人指責中觀提出的「諸法無自性」,導致佛教成為道德虛無主義,所謂斷邊;聖天菩薩如何回應?試依頌三九四說明,並分析中觀與虛無主義的顯著不同之處。
  2. 聖天菩薩強調「有自性」、「無自性」二者都不能成立。試依頌三九五說明。
  3. 反對者從因明論式大造文章,指「因」和「喻」都必須是實有,才可成立「空性」;所以「空性」是實有。更從而反證「諸法無自性」不能成立。聖天菩薩如何破斥?試依頌三九六和三九七說明。
  4. 中觀學派撰寫眾多論典,都是憐憫眾生為虛妄分別所纏縛,起惑造業,不能解脫;故教眾人空性的道理,才能破除虛妄分別。何謂虛妄分別?並依頌三九八和《入中論》〈現前地〉頌一一七所言,說明中觀眾多論典皆開示空性的目的。
  5. 護法論師(六世紀中葉)在《大乘廣百論》注釋頌三九八:「虛妄分別縛,證空見能除,」時,改用瑜伽行派提出的三自性、三無性觀點,並引八首契經偈頌,解釋「空」義。雖然月稱菩薩不以為然,但站在唯識宗義,卻十分精闡,其中吸收了「諸法緣起無自性」中「非有非無」的中道來解釋三自性;堪稱絶唱。試先以白話翻譯其文,然後解釋他如何結合中道並以三自性處理世俗諦、勝義諦中有關「有」、「無」等問題。
  6. 聖天菩薩在世時,有部說粗顯的物質現象例如人身、杯、瓶是不存在;但無分極微和無分剎那是實有。到了月稱菩薩時,唯識又主張唯有內識,外境全無。但中觀說這種「一有一無」的說法既違反世俗諦,亦違反勝義諦。試依頌三九九說明。
  7. 反對者用盡千方百計也不能破斥中觀,於是寄望日後有人能破斥中觀。但聖天菩薩說,中觀所宣說的實相正理,是佛陀妙法,遠離四邊戲論。要破斥中觀,便如在水面劃圈,即劃即滅,不可能如願。試依頌四〇〇說明。
  8. 依末義說說本論作者、譯者及傳講因緣。


主辦機構:大圓滿佛教中心

佛學講座:《菩薩瑜伽行四百論》第七十五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