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莊嚴經論》(Mahāyānasūtrālaṁkāra)第29講
日期:2017年3月3日
彌勒菩薩造頌
世親菩薩釋論
大唐天竺三藏波羅頗蜜多羅 譯
金剛上師卓格多傑 傳講
提要:上幾堂開講修行人開始修行,應向哪些方面研究及修煉呢?例如三藏十二部經;真如;再者,只有修成無漏根本智¾¾般若¾¾行者才能證真如;想擺脫輪迴走進涅槃就要依靠修止觀;從資糧位走到實修的加行位,以全無外境、唯有內識的修心要旨行出第一步!還有就是彌勒菩薩的精粹教言¾¾三自性¾¾真如的體和用,和如何以三自性貫串菩薩五位的修行¾¾五學境。此外,彌勒菩薩還要我們認識轉依解脫和見道解脫的方法。前者是成佛,後者是登地;解脫程度不同。轉依是第十地菩薩以無分別根本智斷盡二障習氣,得大涅槃和大菩提,轉依在本論〈菩提品〉頌三十八至四十八言之甚詳,而本品更提到前七識轉依時有四種自在和它們在三淨地成熟情形。換言之,前七識在未轉依前已有明顯的改變。「意受分別轉,四種自在得,次第無分別,剎土智業故。應知後三地,說有四自在;不動地有二,餘地各餘一。」而見道解脫則有頌四十七和四十八提到先空境後空識,泯盡境識,遣除二取超過加行位而見道。「三有二無我,了入真唯識;亦無唯識光,得離名解脫。能持所持聚,觀故唯有名;觀名不見名,無名得解脫。」這裡的「名」,可理解為「心識」。
接著,修行人應確認諸法無自性的道理,即文中所指「尋求無自體」。祂先從諸法三相遷異來分析:未來法自體尚未生起;過去法自體已滅;現在法亦因剎那生滅,故自體亦不能恆常存在,因此成立諸法無自體。如以三自性來看,遍計所執自性的東西純由分別而來,當然無自體;依他起自性的東西僅是緣起而出現生滅之相,其本身根本無自體;而圓成實性是遠離有自體、無自體的分別。以無自體為自體;故亦無自體。由於確證諸法無自性,一連串佛教重要的見地如無生、無滅、本自清淨和自性涅槃,便由此衍生成立。「無自體故成,前成後依止;無生復無滅,本淨性涅槃。」如將無生、無滅、本自清淨和自性涅槃等精髓總結,就成為「無生法忍」的修行法門。彌勒菩薩要我們堅信及接受以下八種「無生法忍」的情況:一、堅信並接受輪迴是沒有開始;二、每期生命都不盡相同,過去的法不復再生故;三、在輪迴中出現盡是往昔曾有的有情,並無新的有情出現;四、確認遍計所執由分別而來,所以外境實無;五、確認依他起例如這期生命現象雖有顯相出現,但實無自性,故人生如美惡夢一場;六、確認真如離開一切相對變異,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七、確認只要修行斷盡煩惱,就必然得到永離煩惱的涅槃境界;八、確認諸法平等,所謂人無我、法無我;自他平等;佛體平等,所謂佛、眾生、真如三者平等。如果只以凡夫的勝解心理作用確認這八種無生法忍,則得加行忍位中下品無生法忍;若以無分別智於根本定中確認這八種無生法忍,則得見道中品無生法忍;若能任運出入滅盡定,於任何時均以無分別智不動地住於無生法忍,這就是第八地菩薩所得的上品無生法忍。「本來及真實,異相及自相,自然及無異,染污差別八。」
四十七 三有二無我,了入真唯識;
亦無唯識光,得離名解脫。
The genius bodhisattva, having found here the two kinds of selflessness
which pervade all existence, and having recognized equality, enters into
reality, through subjectivity. Then, by fixing his mentality there, even
that subjectivity no longer appears here; and that non-appearance is
liberation, the supreme freedom from perception.
菩薩於輪迴三界中了知人、法皆無自性的道理,然後在加行煖位修證「全無外境,唯有內識」;當安心於所取境空後,復次能取識亦空;最後在世第一法時遣除二取而現前解脫。
世親菩薩解釋「三有二無我,了入真唯識」這句說:「菩薩於三有中分別人法皆無有體,是故無我。如是知已,亦非一向都無有體;取一切諸法真實唯識故。」初基菩薩在觀察諸法時,發覺它們都是無自性的。若再深一層分析,其實諸法都是八識所變現,並非甚麼都沒有。「菩薩爾時安心唯識,識光亦無,即得解脫,何以故?由人、法不可得,離有所得故。」當菩薩深入修行,到加行位世第一法時,卒之領悟到能取的心識亦空;「人、法不可得」,就是指能取、所取亦復空,這時修行人將世間最高的有漏智¾¾這種有所得的智慧都揚棄,以無所得的無漏智把觸真如,這便是見道解脫。
彌勒菩薩繼續解說加行位修行人如何以唯識修行得見道解脫。
四十八 能持所持聚,觀故唯有名;
觀名不見名,無名得解脫。
When from the gathering of the stores, there are both base and product, one
sees name-only. In seeing name-only, there is seeing, and afterwards no
more seeing even of that name-only.
在資糧位和加行位積聚福慧資糧;前段具足能持的所聞法,後段正憶念所聞法的道理而修止觀;通達實無外境而唯有以內識來安立假名的道理;進而修煉至亦不見有任何安立假名的內識,得見道解脫。
世親菩薩說:「能持謂所聞法,所持謂正憶念,聚謂福智滿。」意指在資糧位聞法,在加行位修法,在這兩個階段中積滿一大阿僧祇劫應具備的福慧資糧,用於見道。「觀故唯有名者,但有言說無有義故。」意即通達唯有假名,實無外境。這裡的「名」是「名色」的名,指精神作用,包括了心和心所的活動;亦即所謂受、想、行、識四蘊。「觀名不見名,無名得解脫者,由義無體故,又不見識故,又不見非色四陰故,故是名亦不可得;離有所得故,故名解脫。」了解到全無外境之後,再觀心和心所的內識¾¾所謂名亦不可得,由於遠離有所得的能所二取,所以見道得解脫。
彌勒菩薩再提醒修行人,所謂輪迴即是心被束縛;所謂解脫,就是斷除人我執和法我執的束縛,讓心靈恆常處於開放的境界。
四十九 我見熏習心,流轉於諸趣;
安心住於內,回流說解脫。
That mind functions with its negative conditioning, ensnared by the vision
of self; nevertheless, it is asserted that there is cessation by fixing
that mind within.
由於人法兩種我見熏習內心,以此心受雜染為因,流轉六道輪迴。倘若知外境不可得,安心於內,攝令不散;就能從生死流轉中回流而得解脫。
世親菩薩說:「有二種我見滋灰故言熏習;由此熏習為因,是故流轉生死。」所謂滋灰,是唐朝染衣時用一些礦物質塗在布料上,染成圖案。「滋灰猶言雜染。」以滋灰比喻心受人我執、法我執束縛,故不斷積累煩惱障與所知障。「若知所緣不可得,置心於內攝令不散,即回彼流說名解脫。」若果將貪取外境的散亂心回收內住,安住於三摩地;因而了悟「全無外境,唯有內識」的道理,更進而了解心識亦無所得,因此而遣除二取而不再積累二障習氣;雜染人生便得逆轉,當得解脫。
壬八 尋求無自體
無自體在《般若經》說為無自性。依印度聖賢對「自性」的定義:「若有某件東西都不依靠其他東西而能單獨存在;這件東西就可以說為有自性或者實有。但這種東西根本不存在。」(註釋191)
五十 自無及體無,及以體不住;
如執無體故,法成無自體。
Realitylessness is advocated because things do not exist as selves or with
their intrinsic natures, do not endure in intrinsic objectivity, and do not
exist as they are perceived.
未來法自體尚未生起,故無自體;過去法自體已滅,故亦無自體;現在法因具剎那生滅,故自體亦不能恆常存在。此外,凡夫所執如「我」亦根本不存在,故此亦無自性。
「自無」指未來法,「體無」指過去法,「體不住」指現在法;三者皆無自體或無自性。一切法可分現在、未來和過去;過去的東西已滅,當然無自體;未來的東西未生起,亦無自體;現在的東西剎那生滅;滅屬過去,生屬未來;若過去和未來都無自體,現在的東西怎會有自體?
五十一 無自體故成,前為後依止;
無生復無滅,本靜性涅槃。
Realitylessness establishes non-production, non-cessation, primordial
peace, and natural liberation, since each is the basis of the succeeding
one.
若諸法無自性則必無生,無生則無滅,無生滅則本自清淨,若本自清淨則不可能因起惑而造業受苦。
若從三自性來觀察:遍計所執自性的東西純由分別而來,當然無自體;依他起自性的東西,僅是緣起而顯現生滅之相,本身根本亦無自體;圓成實性遠離有自體、無自體之分別,所以亦無自體。
世親菩薩這樣總結:從一切法具有三自性,所以推論到一切法無自體或無自性。此外,世親菩薩從諸法無自性的特質作出如下推斷:「若無性則無生,若無生則無滅,若無生滅則本來寂靜,若本來寂靜則自性涅槃。」諸法既然不實有,它的生滅相便只是人類後天強加上去的分別;離開分別念,諸法本自解脫,本自清淨。
壬九 尋求無生法忍
世親菩薩說:「有八種無起法,名無生法忍。」所謂無起法,即無生法;彌勒菩薩勸勉修行人應對八種無生法,心能安忍;「忍」即印可、確認和接受的意思。
五十二 本來及真實,異相及自相,
自然及無異,染污差別八。
The tolerance of the nonproduction of things is recommended, in the light
of their beginning, sameness, otherness, intrinsic identity, self,
transmutation, addiction, and distinction.
應對八種無生法,心能安忍:這八種無生法是本來無生法忍、真實無生法忍、異相無生法忍、自相無生法忍、自然無生法忍、無異無生法忍、染污無生法忍和差別無生法忍。
根據米滂仁波切在《勝乘甘露喜筵》列出八種無生為:
一、本來無生法忍:不能認為輪迴有一個起點,更不能認為梵天、大自在天創造一個輪迴;每個眾生因十二因緣環環相扣,根本不可能有一個初始輪迴起點;如果對這點能堪印領受的話,這是本來無生法忍。
二、真實無生法忍:能確認及接受過去輪迴中已生的法不復再生,就是真實無生法忍;例如過去世的你已滅,若果說過去世的你今生又再生了,這是不合理的。
三、異相無生法忍:所謂「異相」是指在輪迴相續中另外生起一個獨立的新生個體;能確認這道理,就是異相無生法忍。例如在輪迴中所出現的盡皆往昔的有情,不會有增有減;你和這些有情的關係,只是離離合合而已。
四、自相無生法忍:好像龜毛兔角,遍計所執的東西是純粹的分別,連相狀亦不會出現;如能確認接受這道理,就是自相無生法忍。
五、自然無生法忍:依他起自性是有而不實,要觀待其他因緣聚合才生;所以自性無生。對此道理能確證領受,就是自然無生法忍。
六、無異無生法忍:圓成實性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就如虛空般沒有變異。對這道理能確認接受,就是無異無生法忍。
七、染污無生法忍:確認接受阿羅漢以盡智斷除染污諸種煩惱,這些煩惱不復再起,就是染污無生法忍。
八、差別無生法忍:確認領受諸佛轉依時同以真如為自性身,佛體平等;這是差別無生法忍。
一般來說,得無生法忍有下、中、上三品分別。到達忍位的加行位修行人只能以勝解來理解無生法忍,得下品無生法忍;見道位菩薩以無分別根本智現證無生法忍,得中品無生法忍;第八地菩薩因能任運出入滅盡定,壓伏俱生我執,遠離二取;故能於任何時候均能不動地安住於無生法忍,這是上品無生法忍。
壬十 尋求宣說一乘之密意
質疑:有些佛經宣說三乘,有些宣說一乘,佛的用意何在呢?
解惑:佛基於八種原因說究竟一乘法;所以世親菩薩說:「如是處處經中以此八意佛說一乘,而亦不無三乘。」(註釋192)意思是指只要聞法眾生得益,佛既用三乘說法,亦用一乘說法。
五十三 法、無我、解脫、同故,性別故;
得二意、變化,究竟;說一乘。
There is uniqueness of vehicle because of the sameness of reality,
selflessness, and liberations,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of spiritual
genes; because of the attainment of two aspirations; because of emanated
incarnations; and because of culmination.
三乘所趣入的法界一味相同;三乘人均同證人無我的空性;三乘人同樣可以解脫業惑痛苦;不定種性亦有天會轉入大乘;諸佛證得「我及一切眾生均可證入法界!」的意趣;二乘人在佛、菩薩加持下能生起「我亦能成就佛果」的意趣;就算釋尊雖曾以無量無數聲聞人身分示現涅槃,但祂實則是大乘的修行人;成就無上佛果是最究竟的修行目標。佛就基於這八個理由而宣說究竟一乘。
世親菩薩解釋說:「此中八意,佛說一乘,一者法同故,謂聲聞等人無別法界,由所趣同故,故說一乘。」佛和二乘人都以透過修行,證入法界為目標;前者以無生智,後者以盡智趣入。「二者無我同故,謂聲聞等人同無我體,由趣者同故,故說一乘。」三乘所有修行人均平等安住於人無我的真如理內。由於趣向真如的修行人歸宿相同,所以宣說一乘。「三者解脫同故,謂聲聞等人同滅惑障,由出離同故。」三乘修行人同具出離心,務求從業惑痛苦中得到解脫;所以佛宣說一乘。「四者性別故,謂不定三乘性人引入大乘,故說一乘。」屬不定種性的三乘修行人,經佛指引全都趣入大乘,所以佛宣說一乘。「五者諸佛得同自意故,謂諸佛得如此意如我所得,一切眾生亦同我得。由此意故,故說一乘。」諸佛轉依時,證得真如法界內眾生平等無別的意趣,所以宣說一乘。「六者聲聞得作佛意故,謂諸聲聞昔行大菩提聚時有定作佛性;彼時佛加持故、勝攝故,得自知作佛意。如此人前後相續無別,故說一乘。」二乘人在佛、菩薩加持下,大乘種性種子甦醒並修習菩薩行,由是生起「我亦能成就佛果」的意趣,所以佛宣說一乘。「七者變化故,諸佛示現聲聞而般涅槃,為教化故;如佛自說:『我無量無數以聲聞乘示現涅槃。』由離此方便更無方便化小根人入大乘故,理實唯一;故說大乘。」釋尊雖曾示現以無量無數聲聞人身分而入涅槃,但事實上,祂是位大乘修行人。「八者究竟故,謂至佛體無復去處,故說一乘。」成就佛果是修行解脫道的至極無上境界,所以佛說究竟一乘。
註釋
-
見聖天菩薩《菩薩瑜伽行四百論》頌三二六:「若有任何法,都不依他成,可說為實有,然彼皆非有。」
-
佛為了讓大乘種性種子尚未甦醒,現世尚修學二乘的人專心於修習聲聞和緣覺的解脫法門,所以宣說三乘;待因緣成熟,二乘人大乘種性種子一旦甦醒,自然迴小向大,便致力於究竟一乘的修習。所以彌勒菩薩在本論所表達的是眾生均可有最終成佛的可能性,只要他們大乘種性種子甦醒;換一句話說:「只要眾生的大乘種性種子甦醒,眾生究竟必能成佛。」
應用思考問題
-
頌四十七、四十八是教加行位菩薩如何見道,現見真如;頌中所謂解脫,不是究竟位的轉依,而是登地現見真如。試解釋之。
-
頌四十七、四十八兩頌中的「名」字,是指「名色」中「名」字,解作精神作用,包括了心識及心所;試依兩頌分別解釋,並以白話解釋兩頌。
-
流轉生死和回流解脫關鍵在於「我見」,而斷伏我見首要確認外境不可得;試依頌四十九說明。
-
自體即自性,無自體亦即無自性。諸法無自性是一個重要的教言;試定義「自性」及為何諸法無自性?
-
「自無」、「體無」和「體不住」各指甚麼?「法成無自體」又指甚麼?試依頌五十說明。
-
如何從三自性道理中得出諸法無自體的道理?試述之。
-
由諸法無自體,所以能引申諸法無生、諸法無滅、本來寂靜和自性涅槃等精要見地。試依頌五十一及世親菩薩《論釋》述之。
-
何謂無生法忍?試述八種無生法忍的內容。
-
修行到何種階位,才可得三品無生法忍?試述之。
-
佛以八種理由宣說究竟一乘,試依頌五十三說明。
主辦機構:大圓滿佛教中心
佛學講座:《大乘莊嚴經論》第二十九講完
|